勐 (猛) 捧
即今云南勐腊县西五十四里勐捧镇。明设版纳勐捧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捧” 为会发光的妖精,意即传说有会发光妖精的地方。清代作勐搻。 民国初有县佐驻此。 1940年设勐捧镇。
即今云南勐腊县西五十四里勐捧镇。明设版纳勐捧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捧” 为会发光的妖精,意即传说有会发光妖精的地方。清代作勐搻。 民国初有县佐驻此。 1940年设勐捧镇。
在今河北乐亭县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乐亭县: 胡家坨堡为 “民堡”。
又名北部都尉、蜀郡北部都尉。西汉地节三年(前67)改汶山郡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汶江县(今四川茂县北三里)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汶山郡,本蜀郡北部冉都尉。”
①在今湖北秭归县(剪刀峪)西北归州镇东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周成王时“封熊绎于楚蛮,封以子男之田,姓芈氏,居丹阳”。《正义》:“《舆地志》云:秭归县东有丹阳城,周回八里,熊绎始封也。”《水经·江水注》
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《隋书·刘元进传》:大业九年 (613) 刘元进作乱,王世充败元进于吴,“坑之于黄亭涧,死者三万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长洲县 “横山” 下: “黄亭涧长数里,深阔数丈。”在
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北。《明史·陈璘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,讨杨应龙叛乱,“命璘为湖广总兵官。……乃先攻三囤,次及青蛇。(陈) 良玭师亦来会。令伏囤后,别以一军守板角关,防贼逸”。《清一统志·遵
清乾隆八年(1743)建。即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。清为锡林郭勒盟及阿巴哈纳尔左旗驻地。1953年改名锡林浩特。1983年改设锡林浩特市。
①即六门陂。在今河南邓州市西三里。②在今陕西武功县南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4引《十道志》曰:“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,置六斗门节水,因名之。”后经唐、宋先后修治,溉田甚广。又称六门陂(见《水经注·湍水》)
唐总章元年 (668) 平高丽后置,属安东都护府。治所在南苏城 (今辽宁铁岭县东南催阵堡山城)。《新唐书·薛仁贵传》: 乾封二年 (667),薛仁贵破高丽,“拔南苏、木底、苍岩三城”。即此。后废。唐总
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 (精奇里江) 支流谢列姆札河。源出外兴安岭,西南流注入结雅河。《北史·室韦传》: “从钵室韦西南四日行,至深末怛室韦,因水为号也。”
即御儿。一名就李。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女阳亭者,句践入官于吴,夫人从,道产女此亭,养于李乡; 句践胜吴,更名李乡,更就李为语儿乡。”又作御儿(《国语·越语》)。春秋越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