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亭县

华亭县

①隋大业元年(605)置,属陇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华亭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华亭县:“以在华亭川口,故名。”大业三年(607)属安定郡。唐属陇州,垂拱二年(686)改名华川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亭县。大历八年(773)于此置义宁军。元和三年(808)省华亭县入汧源。五代周显德六年(958)复置华亭县, 为义州治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属渭州。金属平凉府。民国初属甘肃泾原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

②唐天宝十年(751)割嘉兴、海盐、昆山三县地置,属苏州。治所即今上海市松江县。五代吴越属秀州。元为松江府治。1914年改为松江县。


(1)古旧县名。唐天宝十载(751年)析嘉兴、海盐、昆山三县地置,治今上海市松江区。属苏州。北宋属秀州,政和三年(1113年)设市舶务于此。南宋属嘉兴府,县“华亭据江瞰海,富室大家,蛮商舶贾,交错于水陆之道,为东南一大县”(《鸿庆居士集》)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为华亭府治,次年至明为松江府治。清与娄县同为松江府治。1912年废娄县入华亭县,1914年改为松江县。(2)今县名。在甘肃省东部、汭河上游,西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接,南与陕西省为邻。属平凉市。面积 1266.8 平方千米。人口17.3万。辖2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东华镇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置华亭县,治今东华镇,属北地郡。以县在华亭川口得名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唐垂拱二年(686年)改称华川县,神龙元年(705年)复名华亭县,属陇州。元和三年(808年)并入��源县。五代周显德六年(959年)复置华亭县,为义州治。明、清属平凉府。1913年后先后属陇东道、泾原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49年属平凉专区。1958年撤华亭县,并入平凉市和泾川县。1961年恢复华亭县,属平凉专区(1969年改地区)。2002年属平凉市。地处陇山东麓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。森林覆盖率达37%。煤炭资源丰富,有甘肃省最大的华亭煤田及安口、东华、砚峡等煤矿。农业以小麦、玉米、马铃薯、大麻、油料种植为主。盛产党参、大黄、当归、川芎等中药材。有水泥、电力、陶瓷等厂。宝中铁路和宝平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北魏石泓寺石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和山

    ①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。汝水经其下。山有太和谷。北魏置太和城,盖以山名。②即武当山。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武当山“一曰太和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1武当县:武当山“一名太和山,在县南八十里

  • 孝义镇

    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四十里孝义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渭南县东北有孝义镇。(1)在山西省文水县中南部。面积38.9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孝义,人口 5030。1949年属文水六区,1953

  • 饶安县

    东汉灵帝改千童县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西南千童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18饶安县:“以其地丰饶,可以安人”,因名。北魏属沧州。隋属渤海郡。唐属沧州,贞观十二年 (638) 移治浮水城(今孟村回族自

  • 茄芦城

    一作葭芦城。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。三国时,魏将邓艾与蜀将姜维相持于此,建城设戍。东晋南北朝时,仇池氐族杨氏以此为戍守重地。《宋书·氐胡传》: 元嘉间,“ (杨) 文德既受朝命,进戍茄芦城”。泰始间,“

  • 岳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岳州置,属湖广行省。治所在巴陵县 (今湖南岳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岳阳、华容、临湘、平江等市县地。明初改为府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岳州置,治巴陵县(今湖南岳阳市)

  • 泌阳县

    ①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上马县置,属淮安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唐河县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唐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省入唐州。②明洪武十三年 (1380) 以故比阳县地置,属南阳府。治所即今河

  • 白石溪

    ①又名鄞江。即今福建长汀县东汀江。《元和志》卷29汀州长汀县:白石溪水“在县南二百步,下流入潮州界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:白石溪“一曰正溪,亦曰大溪, 又曰鄞江,即汀水也。源出宁化县界,流经府城长汀

  • 红崖寨

    ①在今湖北松滋县南。明置红崖子巡司。②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长阳县:红崖寨“在捍关南七里”。

  • 大阳山

    ①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繁昌县:大阳山“在县西。其相接者为小阳山。有龙池,虽旱不竭。山之西麓,尽于江中,有板子矶,一名返秦矶”。②即今湖北京山县北许家寨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元景自

  • 登部山

    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南之登步岛。宋《乾道四明图经》 卷7昌国县: 登部山 “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