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林园

华林园

①原名芳林园。三国魏正始初改名华林园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内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 裴松之注:“芳林园即今华林园,齐王芳即位,改为华林。”同书《三少帝纪》:景元元年(260),“帝临于华林园”。即此。《洛阳伽蓝记》卷1:翟泉“西有华林园”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)毁。

②六朝时宫苑名。三国吴始建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鸡鸣山南古台城内。东晋仿洛阳园名,改为华林园。南朝宋元嘉间扩建,增筑景阳山、华光殿、景阳楼、竹林宫诸胜。南朝诸帝常听讼、宴集于此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晋简文帝游华林园,顾谓左右曰:会心处不必在远,翳然林木,便自有濠濮间想。”《宋书·少帝纪》:“时帝于华林园为列肆,亲自酤卖。”南宋时尚存遗迹。

③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东。十六国后赵石虎所筑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“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,车十万乘,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,广长数十里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大同十一年(545),“东魏主宴于华林园”。胡三省注:“邺都效洛阳之制,亦有华林园。”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43《后燕录》:“(慕容)垂行围,因饮于华林园,秦人密出兵掩之,矢之如雨,垂几不得出。冠军隆将骑冲之,垂仅而得免。”即此。

④南汉宫苑。在今广东广州城西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9广州:刘王花坞“乃刘氏华林园,又名西御苑,在郡治西六里,名泮塘,有桃、梅、莲、菱之属”。


(1)三国吴建,名后苑,东晋改名华林园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北极阁迤南。南朝宋元嘉时扩建,筑华光殿、景阳楼、竹林堂诸胜,其后齐、梁诸帝常宴集于此。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。(2)魏、晋、北魏宫苑。本东汉芳林园,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名讳而改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、魏洛阳故城内。有诸多景胜。魏、晋、北魏诸帝常游于此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毁。(3)十六国后赵石虎都邺后建。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北。园周数十里,有凌云城、金花洲、光碧堂诸胜。北齐改名仙都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和山

    ①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。汝水经其下。山有太和谷。北魏置太和城,盖以山名。②即武当山。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武当山“一曰太和山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1武当县:武当山“一名太和山,在县南八十里

  • 中牟

    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南鹤壁市西。《国语·晋语》:“中牟,邯郸之肩鞞。”《左传》:定公九年(前501),“秋,齐侯伐晋夷仪,……晋车千乘在中牟”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佛肸脍为中牟宰。赵简子攻范、中行,伐中

  • 延贡砦

    唐置,属安仁县。在今四川大邑县东南二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和二年(882),高仁厚讨邛州阡能,至双流县西,得降者,悉抚谕书其背为“归顺”字,“至延贡可归”。即此。

  • 义富镇

    北宋置,属蓬溪县。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八十里。

  • 鼎胜山

   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邓川州: 鼎胜山在 “州 (今邓川镇) 东南十里。孤峰特耸,洱水为襟,登山 一望,波光万顷,最为奇胜”。

  • 大步江

    在今湖南永兴县东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郴州一》:大步江“源出兴宁县界山冈岭,西北流入县界,又西北合潦溪、清溪二水,入衡州府安仁县界,名永乐江”。

  • 马嵬坡

    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二十五里马嵬镇。《新唐书·明皇纪》:天宝十五载(756),帝幸蜀,“次马嵬……赐贵妃杨氏死”。即此。郑畋有《马嵬坡》诗。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马嵬坡下泥土中,不见玉颜空死处。”皆指此。在

  • 思阳县

    北宋置,为羁縻文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盘阳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崇宁中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盘阳。属宜州所领羁縻文州。明初废。

  • 京邑

    六朝时通称都城建康 (吴名建业,今江苏南京市) 为京邑,以别于今江苏镇江市的京城 (简称京)。《三国志· 吴书 ·孙和传》: “宜立庙京邑”;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 元嘉三十年 (453) 五月丙子,“

  • 下哨河

    在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境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宣德二年(1427)讨黎利,柳升军至倒马坡陷殁,王通“惧甚,大集军民官吏,出下哨河,立坛与利盟誓,约退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