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卓索图盟

卓索图盟

清内蒙古六盟之一。明末,蒙古喀喇沁部、(东) 土默特部归附后金,喀喇沁部先后编为三旗,土默特部编为二旗,合为一盟,会盟地定于土默特右旗境内的卓索图 (在今辽宁北票市境),故名。隶理藩院,并受热河都统节制。盟境在喜峰口至辽西盛京边墙外,约当今内蒙古赤峰市南部、河北承德市东部、辽宁朝阳市及阜新县。乾隆以来,盟境陆续开垦,设置了平泉、建昌、朝阳、建平、阜新等州县。1914年隶热河特别区,1928年隶热河省。伪满时撤消卓索图盟,其西部诸旗 (喀喇沁部)、县仍隶热河省,东部诸旗 (土默特部)、县划归新设的锦州省。1946年成立内蒙古自治联合会卓索盟分会 (驻赤峰),与热河省共同管辖原昭乌达盟南部及卓索图盟西部各旗县。1955年,并入昭乌达盟。


清初置。为内蒙古六盟之一。设有喀喇沁左、中、右翼和土默特左、右翼二部五旗。会盟于土默特右旗的卓索图(约在今辽宁北票市境内),故名。地域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、宁城县和辽宁朝阳市所属地区、阜新以及河北省平泉、承德、围场等县一部分。雍正中以后,随着农垦发展,陆续增置州县,地域逐渐减缩。1950年撤销,辖地划归热河、辽宁、内蒙古三省区(今为河北、辽宁、内蒙古三省区辖地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曹溪寺

    在今云南安宁市西北十五里龙山山腰。《清一统志 ·云南府》: 曹溪寺 “在安宁州西北葱山。南宋时建。中有优昙花树。本朝康熙中,总督范承勋建护花房于寺左。又有圣水塔,一名清禅塔,在寺之右”。在云南省安宁市

  • 韦川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殷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。北宋属商州。后废。

  • 芭州

    元初置,属太原路。治所在今山西保德县东北。至元二年(1265)废。

  • 江原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场东。西晋末废。东晋永和中改汉原县复置,为晋原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。北周改为多融县,寻改为晋原县。 《华阳国志》作者常璩为江原县人

  • 宜陵镇

    北宋置,属江都县。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宜陵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扬州府: 宜陵镇在 “府东北六十五里。地势高阜,民居稠密,自湾头达泰州之道也”。在江苏省江都市南部、通扬运河两侧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

  • 沙崖海口

    在今河北乐亭县东三十五里北沙崖。清时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拱极城

    在今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东头旧宛平城。明崇祯十年 (1637) 于卢沟桥东侧筑城,名拱北,特设参将控制。清改名拱极城,设西路捕盗同知及巡司、游击驻守。1928年宛平县治迁此。

  • 刘升店

    即今湖北枣阳市东刘升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三》:刘升店“在枣阳县东四十里”。

  • 大蕃

    公元八、九世纪对藏族聚居地区的泛称。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中叶占据青、康大部地区后,藏文史籍中称“蕃”与“大蕃”,意为“西藏与青、康各藏族聚居地区”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“西为大蕃,东实巨唐

  • 补仁

   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“补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