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中堡
即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 东南五十二里南中堡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永年县图: 西南有南中堡。
即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 东南五十二里南中堡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永年县图: 西南有南中堡。
即白水关。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镇北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法正传》:“鱼复与关头,实为益州祸福之门。”指此。又《庞统传》:统曰,“杨怀、高沛,(刘)璋之名将,各仗强兵,据守关头”。即“白水关(1)”。
五代置,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老司城。元至元中改为永顺路。五代置,治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。宋为羁縻州,属荆湖北路。辖境相当今永顺县一带。元至元中改置为永顺路。
即今山东即墨市北三十五里灵山镇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卷2《市廛》有灵山。
战国魏邑,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魏武侯二年(前394),“城安邑、王垣”。《索隐》引徐广云:“垣县有王屋山,故曰王垣。”西汉置垣县。古邑名。即垣。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王茅。因
在今广东始兴县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3南雄州:丹凤山“在始兴县西北五里。天监中,九凤飞一凤,翔于是山,因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始兴县:丹凤山在“县北五里。其峰如戟,为县主山。相传梁天监中有凤集此”
①在今江西铅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铅山县:石井“在县(治今永平镇)东北四里资圣院后。周六丈,深三丈。有岩三面回抱,瞰于井上。县多胆水,味涩,此独甘。昼夜流涌,溉田数百亩。旧名玉洞泉,又名碧
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,海澄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海澄县: 虎甲山 “在县 (治今海澄镇)西一里。俗名美山。巉岩盘踞”。
即今福建霞浦县南下浒镇。明嘉靖中移延亭巡司于此。即今福建省霞浦县下浒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福宁州:“有延亭巡检司,后移下浒堡。”即此。
在今江苏无锡市西五里惠山第一峰之白石坞。南朝宋为司徒长史湛茂之别墅,名历山草堂。景平初,为僧寮,曰华山精舍。梁大同中,改建法云禅院,唐又称惠山寺。陆羽 《游慧山寺记》: “梁大同中有青莲花育于此山,因
亦作白木水。即今四川邛崃市南之南河(邛崃河)。《元和志》卷31临邛县:白术水“经县南二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