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平县

南平县

①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。西汉属桂阳郡。隋省入临武县。唐咸亨二年 (671) 复置,属郴州。治所在今蓝山县东北十五里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蓝山县。

②东汉建安元年 (196) 置,属会稽南部都尉。治所即今福建南平市。三国吴永安后属建安郡。西晋太康初改为延平县。后屡有改废。元大德初复改剑浦县为南平县,为延平路治。明、清为延平府治。1913年为福建北路道治。1914年为建安道治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56年析南平县城区设市。1960年县撤销并入南平市。

③唐贞观四年 (630) 分巴县置,为南平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南。八年 (634) 为霸州治,十三年 (639) 州废,属渝州。北宋雍熙五年 (988)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蓝山县东北古城。属桂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唐咸亨二年(671年)复置,属郴州,移治今湖南省蓝山县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蓝山县。(2)唐贞观四年(630年)置,治今重庆市巴南区东北。属南平州。十三年改属渝州。北宋雍熙五年(988年)废。(2)古旧县名。东汉置,治今福建省南平市。属会稽南部都尉。三国吴永安后属建安郡。后建制和归属历有变化。元为延平路治,明、清为延平府治。1956年析县城设南平市。1960年撤销,并入南平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皋山

    即鸣皋山。又名九皋山。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南。山下有鸣皋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59陆浑县: “明皋山在县东北十五里。” 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建炎二年 (1128),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、知河南府翟进与叛将杨进

  • 莆家龙

    在今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北岸之北加浪岸。南宋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》 卷2: “阇婆国,又名莆家龙,在海东南,势下,故曰下岸。广州自十一月十二月发舶,顺风连昏旦,一月可到。”

  • 荒地庄

    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二十五里荒地满族镇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卷9京奉铁路车站道里表: “荒地,绥中县城西二十五里。”

  • 湔水

    ①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蜀郡绵虒县 (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绵虒镇): “玉垒山,湔水所出,东南至江阳 (今泸州市) 入江。” 又据 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上游出玉垒山后即入岷江,当指今汶川与都江堰市间岷江支流

  • 石堤县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峰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一带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嘉宁县。

  • 七里濑

    即严陵濑。亦名七里滩。指今浙江钱塘江自建德市东乌石滩至桐庐县南泷口的七里泷峡谷。《寰宇记》卷95桐庐县“严子陵钓台”条:七里濑“亦谓严陵濑”。南朝宋谢灵运有《过七里濑》诗。即“七里泷”。

  • 东泉镇

    即今广西柳城县东南东泉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(1)在山西省平遥县中东部。面积137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泉,人口 4260。因位于一泉水东侧,故名。1949年属平遥县五区。1953

  • 青塘寨

    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南青塘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雩都县: 青塘寨“在县北百八十里。宋绍兴中,岳飞平收峒功成,以其地界三邑之冲,置寨于此。明朝亦设巡司”。万历十三年 (1585) 废。南宋绍兴中,岳飞以其地

  • 好石桥

    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。《元史·顺帝纪》:至正十八年(1358),“不兰奚与毛贵战于好石桥,败绩”。即此。

  • 洞扫堡

    明成化四年 (1468) 置,属泸州卫。在今四川兴文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泸州卫: 洞扫堡在“卫南三十里。本蛮砦。成化四年,官军攻都掌蛮,破其洞扫、海纳、龙背、豹尾等砦。事平,改为堡”。后废。在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