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恩州

南恩州

北宋庆历八年 (1048) 改恩州置,治所在阳江县 (今广东阳江市)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南恩州:“以河北路有恩州,乃加 ‘南’ 字。” 辖境相当今广东恩平、阳江、阳春三市地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改为南恩路。十九年 (1282) 复为南恩州。明洪武二年(1396) 废。


本恩州。北宋庆历八年(1048年)以河北路有恩州而改名,治阳江县(今广东阳江市)。属广南东路。熙宁六年(1073年)后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、阳春、恩平三市地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升为路,十九年复为州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龙王庙

    在今安徽阜阳市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州:白龙王庙,“明正德中贼杨虎由亳州犯颍,至此渡小黄河,官兵扼而歼之”。

  • 作岗宗

    即左贡宗。在今西藏左贡县西北。

  • 长水镇

    即今河南洛宁县西四十一里洛水北岸长水乡。隋置长水县于此。

  • 盖苏屯

    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耿庄镇。相传唐时高丽大将盖苏文曾居此,故名。

  • 大神冈

    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新会县:“又南有沙村巡检司,本治大神冈,后迁仙洞村。”

  • 北杨村镇

    即今河北博野县西北十五里北杨村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博野县图:西北有北阳村。

  • 罗铜山

    在今江西铅山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 罗铜山 “在铅山县南五十里。宋政和中产铜。今废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南。北宋属铅山县。政和间产铜,故名。

  • 益门城

   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十五里益门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5宝鸡县: 益门城,“元末李思齐筑以备川蜀,城西据益门山,因名。明初徐达取汉中,自长安引兵屯益门,遣傅友德南出褒斜是也。今为益门镇,向设巡司戍守”。即

  • 一名衍氏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郑州市北三十里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 苏秦说魏襄王曰: “北有卷、衍。” 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景湣王五年 (前238),“秦拔我垣、蒲阳、衍”。古邑名。又称衍氏。战国魏邑。

  • 歌风台 (臺)

    在今江苏沛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5徐州沛县: “歌风台在县城东南一百八十步。古老传云,高祖征英布,还过沛,于此台歌曰: ‘大风起兮云飞扬’,因为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