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桥镇

南桥镇

①即今上海市奉贤县治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1912年奉贤县徙治于此。

②即今江苏无锡市南十二里南桥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无钖县图: 西南有南桥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无锡县南有 “南桥镇”。


(1)在河北省行唐县东部。面积61.3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桥,人口 3070。因处曲河南岸,原名南曲河,1938年以村南万顺桥改今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并入城关公社。1961年析置南桥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河渠纵横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稻。为县粮棉主产区、县东较大农贸市场。有铸造、棉油、木器、药材加工等厂。京获公路经此。有烈士纪念塔。镇境故郡为北魏唐郡治所。(2)在上海市奉贤区中西部。区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约9平方千米。人口6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桥,人口3.6万。镇以桥名。南宋已有南桥之名,元设南桥务,明有税课局、巡检司,清雍正四年(1726年)为奉贤县治,雍正九年县治迁奉城。1912年为奉贤县治。1951年起为县属镇。2001年奉贤县改区,为区人民政府驻地。有机械、五金、化肥、印刷、电器、酿造等厂,特产“鼎丰乳腐”。沪杭、南航、南奉、南亭公路在此交会。古迹有古华园、佛阁月城。(3)在江西省寻乌县东南部、寻乌河畔。面积138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牛斗光圩,人口 2100。以境内南桥村得名。1949年属牛斗光等乡,1958年设南桥公社,1984年改乡,1988年改设南桥镇。为县粮食重点产区,并产花生、大豆、西瓜等。稀土资源丰富,有水电站及农机修配、酿酒、稀土等厂。为赣、粤边境农贸集市。206国道经此。(4)在山东省苍山县南部。面积92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桥,人口 4000。建村于元代,以张、王两姓得名张王庄。明时一太学生任良弼,号南桥,曾居于此,后易名南桥。1950年设南桥区,1958年建南桥公社,1984年改建乡,1996年改置镇。东泇河、西泇河、汶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等。有农机修配、塑料、面粉等厂。郯夏公路经此。有小湖子古文化遗址。(5)在湖南省醴陵市东北部。面积99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桥,人口 2970。地以桥名。1950年属醴陵县一区。1956年设南桥乡,1958年为南桥公社,1984年复乡,1995年置镇。主产稻。有煤矿和花炮、造纸、电石、水泥、化工等厂。镇区设圩场。醴浏铁路、106国道经此。(6)在湖南省东安县北部。面积102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桥,人口300。镇因桥名。1949年为南镇乡。1959年为红旗公社,1961年为南镇公社。1984年复乡,1995年大水乡并入置南桥镇。主产稻、烤烟、黄花菜,并产木材、楠竹、油桐。矿产有铁、铜、硫黄、煤。有造纸、化工厂及林场、园艺场。棕丝斗笠为传统产品。邵永公路经此。(7)在海南省万宁市西南部,面积280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,黎族为主。镇人民政府驻南桥圩,人口 1540。1959年设南桥公社。1962年并入南林农场,1963年恢复原名建制,1964年再并入南林农场。1971年场社分开,改名南林公社。1980年改称南桥公社,1983年改南桥区,1987年改南桥乡,2002年设南桥镇。是万宁市橡胶、椰子、胡椒、菠萝和槟榔、益智、砂仁、巴戟等的主要产地。产水稻、山兰稻等。特产“山兰酒”。223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盐井

    即雒马五盐井。在今云南洱源县西,与云龙县接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“五盐井提举司,洪武十六年置,万历四十二年废。”

  • 武隆设治局

    1941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巷口镇 (今四川武隆县)。1944年改为武隆县。1941年由涪陵县析置,治今重庆市武隆县驻地巷口镇。1944年升县。

  • 李渠

    在今江西宜春市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袁州宜春:“西南十里有李渠,引仰山水入城,刺史李将顺凿。”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李渠“在府城西。源出官陂口……《府志》,元和四年,李将顺守袁州。时州多火灾,居民负

  • 边军城

    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怀远县:边军城,“《志》云:宋末,江淮安抚使夏贵所筑”。

  • 河阳三城

    ①唐时称河阳县治北中城及毗邻之中潬城、南城为河阳三城。三城皆濒临黄河。北中城,北魏太和二十年 (496) 筑,在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黄河北岸。北齐置行台,北周置河阳镇,隋移河阳县治此。唐建中二年 (78

  • 竹塾镇

    在今安徽泗县东南。《宋史·韩世忠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“挞辣屯泗州,兀术屯竹塾镇”。即此。古镇名。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南。南宋绍兴四年(1134年),金兵南侵,兀朮屯竹塾镇,为韩世忠所扼,即此

  • 仁德府

    蒙古宪宗六年(1256)置仁地万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仁德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五里雨布村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仁德府:“至四世孙,因其祖名新丁, 以为部号,语讹为仁地

  • 刺榆店

    即今山东长清县治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济南府长清县: “至道二年徙城于刺榆”,即此。

  • 玉渊潭

    在今北京市阜城门外三里河路西侧。为元、明、清游览胜地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玉渊潭“在府西一十里。元郡人丁氏故池,柳堤环抱,景气萧爽,沙禽水鸟多翔其间,为游赏佳丽之所”。今为玉渊潭公园。

  • 宣阳门

    ①又名��门。 汉晋洛阳城南城东起第三门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 永嘉五年 (311),刘聪令王弥等 “遂寇洛阳,攻陷平昌门,焚东阳、宣阳诸门及诸府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