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江州
南朝陈初置,治所新吴县 (今江西奉新县西)。后废。
南朝陈置,治新吴县(今江西奉新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奉新县。寻废。
南朝陈初置,治所新吴县 (今江西奉新县西)。后废。
南朝陈置,治新吴县(今江西奉新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奉新县。寻废。
明初改元奥里米站置,在今黑龙江省绥滨县西十八里敖来河滨奥里米古城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9: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奥里迷站。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密云县: 棒棰崖,“隆庆元年,三卫彝酋董忽力勾土蛮十万犯边,势甚猖獗,既折墙而出,至棒棰崖迷失道,坠坑死者无算”。即此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。明隆庆元年(15
①五代汉乾祐二年(949)建,在今河北赵县西门外清水河上。长32米,宽7.7米,建筑风格和结构形式与赵州桥(大石桥)相似,有小石桥之称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②又名八里桥。在今北京市通县西八里。为通
即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之海哈尔河、呼虎尔河。《清一统志·阿噜科尔沁》: 哈喜尔河 “在旗北二百里。源出萨碧尔汉山,南流经库格图山,折而东流,入扎鲁特界”。
即今陕西神木县东南六十里大神堂。《宋史·哲宗纪》: 绍圣四年 (1097),“夏人犯麟州神堂寨,出兵讨之”。金入西夏,废。即今陕西省神木县东南大神堂。北宋时属新秦县。元丰五年(1082年),宋军败西夏
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)置,属贵州布政司。治所在平越卫(清改平越县, 即今贵州福泉县)。辖境相当今贵州凯里市及黄平、福泉、瓮安、湄潭、余庆等县地。清嘉庆三年(1798)改为平越州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
①清置,属永济县。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六十八里东张镇。②即今山西浮山县西南东张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东张镇“在浮山县西南三十里”。(1)在山西省临猗县西南隅、黄河东岸。面积80.3平方千米。人口
在今河南灵宝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:“刘裕伐姚浤、檀道济、王镇恶,滨河带险,造大小七营,是也。”
即坤山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,东平湖西岸。山上有马跑泉。古山名。即今昆仑山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昆(崑)山之玉不出。”
在今江西龙南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龙南县: 油潭岭 “在县东南百三十里,抵龙川县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