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河

南河

①古称黄河自今潼关以上北南流向一段为西河,潼关以下西东流向一段为南河。《尚书·禹贡》叙荆州贡道作 “逾于洛,至于南河”,即指此。

②清以前黄河自今内蒙古磴口县以下,分为南、北两支,南支即今黄河正流,但当时为支流,对北支(相当今乌加河) 而言,称南河。

③清雍正七年 (1729) 改河道总督为江南河道总督,通称南河河道总督或南河总督所管诸河为南河。驻清江浦 (今江苏淮阴市),专管防治江南 (今江苏、安徽两省) 境内的黄河与运河 (实际上只限于江苏长江以北运河),咸丰五年 (1855) 黄河北徙,八年(1858) 裁南河总督。

④即古筑水。亦名粉青河。源出湖北神农架林区西南,东北流经房县东南、保康县西南,至谷城县东南入汉水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一》: 筑水 “在谷城县南。自郧阳府保康县流入,至县东南入汉,今名南河”。

⑤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添平所: 南河 “在所 (今石门县西北所街) 西。东流南注,下流亦入于溇水”。

⑥在今甘肃陇西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陇西县: 南河在 “府南二十里。源出荆谷中,北流入渭”。


(1)古水名。(1)先秦时称黄河。自今陕西省潼关以上北南流向一段为西河,潼关以下西东流向一段为南河。《尚书·禹贡》叙荆州贡道,称“逾于洛,至于南河”,即指此。(2)清代以前黄河自今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以北,分为南、北两支,南支即今黄河正流,但当时为支流,对北支而言,称南河。参见“北河(1)(1)”。(2)今水名。(1)汉水中游支流。在湖北省西部。有南、北两源:北源马栏河,出武当山南麓;南源粉青河为正源,出大巴山北麓。两源曲折东流,在房县东部珠藏洞附近汇合后,始名南河。东流至谷城县东南注入汉水。长303千米,流域面积 6497 平方千米。建有南河水电站,电站坝下可通航。(2)即“玉带河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钵城守捉

    唐置,属北庭大都护府。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上双河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北庭大都护府:“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。”

  • 破虎堡

    一名破孤堡。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六十里破虎堡村。《清一统志 ·朔平府》: 破虎堡 “东至边墙二里,北至边墙三百步。明嘉靖二十三年 (1544)筑,周二里”。

  • 啜河

    即今蒙古国东方省之哈拉哈河。《魏书·失韦传》: “路出和龙北千余里入契丹国,又北行十日至啜水。”《新唐书·室韦传》: 塞曷支部 “居啜河之阴,亦曰燕支河”。古水名。又称啜水。即今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,

  • 亦奚不薛宣慰司

    元至元二十年(1283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大方县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2)属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,隶湖广行省。元贞元年(1295)还属云南行省。后废。

  • 南室韦

    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南段以东、黑龙江省嫩江中游以西地区。《隋书·室韦传》:“南室韦在契丹北三千里,土地卑湿,至夏则移向西北贷勃、欠对二山。……渐分为二十五部,每部有余莫弗瞒咄,犹酋长也。”

  • 补陀罗寺

    即今云南昆明市圆通寺。唐南诏时建。李源道《创修圆通寺记》:“往昔蒙氏窃有此土,……即岩而寺,曰补陀罗。”

  • 唐古忒

    即 “土伯特” 的异译。指西藏及其附近地区。即“唐古特”。

  • 王莽河

    东汉以后对西汉时黄河自濮阳以下故道的俗称。因改徙于王莽时,故名。故道自今河南濮阳市西南折北流经南乐县西,又东北经河北大名县、馆陶县东,折东经山东聊城市、茌平县北,又折北经高唐县东、平原县西,再由德州市

  • 江头山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镇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永从县:江头山在“县西五里”。

  • 柏茂山

    亦名柏庙山。在今四川简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简州 “玉女山” 条下: “州东北八十里又有柏茂山。峰峦卓立,为群山之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