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称隆冬土司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,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境。清末并入囊谦土司。
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,为玉树四十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东境。清末并入囊谦土司。
即今安徽濉溪县南,浍河南岸之南坪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 南平集,“嘉庆八年添设抚民同知,并设照磨驻此。十三年改为凤颍捕盗同知,照磨裁”。
即今河北滦南县西小青龙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滦州: 靳家河 “一名小青龙河,亦汇众流达潮河以入海”。
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涪阳镇。清道光《通江县志》 卷2: 涪阳坝 “离城九十里”。北周符阳县治此。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红江县苏维埃驻此。
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羁縻麟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。后废。
①亦名都梁山。在今四川梁平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9梁山军: 高都山 “距军北一十五里。山中地黄壤而腴,其民以种姜为业,衣食取给焉。高都驿路,乃天宝贡荔枝之路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梁山县 “高梁
在今甘肃清水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大历八年 (773) 十月,吐蕃入侵,盐州刺史李国臣 “引兵趣秦原”。即此。在今甘肃省清水县东。唐大历八年(773年),李国臣进攻吐蕃,曾率军至此。
亦作赤龙山。在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万宁县有赤陇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2琼州府:赤陇山“在万州东南三十里。其土赤色。又名赤龙山”。
在今山东茌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4茌平县: “茌平驿在县东。县当往来之冲,因置马驿于此。”
在今福建上杭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一》: 南宝山 “在上杭县北七里。据金山之阳,故名。望之如笔插空,南宝溪出焉。近山有宝兴岩”。
在今山东莱芜市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:阴凉山“产铜矿”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阴凉山,“《府志》:旧产铜,名铜冶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