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阴平县
北周改南阴平郡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隆兴场。后废。
北周改南阴平郡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隆兴场。后废。
①黄河支流。在今山西省中部。源出宁武县管涔山,经太原市南流到新绛县折向西,在河津市西入黄河。《山海经·北次二经》:“管涔之山,其上无木而多草,其下多玉,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太原郡
1914年依前苏州、常州两府、通州直隶州辖境置,属江苏省。治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常州、武进、宜兴以东,常熟、昆山、上海以西长江南岸地区及江北泰兴、靖江、如皋、如东、南通等市县地。192
即今广西容县东北自良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1942年升安北设治局置,属绥远省。治所在大佘太(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新安镇)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撤销,并入乌拉特前旗。旧县名。1942年由安北设治局升县,治东槐木(今内蒙古乌拉特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崇安县:压衙洲“在县治东南。东、西二溪合流经此,岐而为二,至洲尾复合一,绕县治而东去”。
即今河北深泽县东南西河乡。明万历《保定府志》卷2深泽县图:南有西河铺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5深泽县图:东南有西河村。
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。元置重州蛮夷长官司。明初改为通州里。清属定番州,于此设大塘州判。1913年析置大塘县。1942年废。明初改重州蛮夷长官司置,即今贵州省罗甸县东北通州。清废。
明置,属小河守御千户所。即今四川平武县西北九十里水晶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小河守御千户所:马元堡“在叶堂东四里。又东七里为水进堡……皆有兵戍守”。
①简称司隶。西汉征和四年(前89)置,掌京畿七郡捕督奸猾,察举百官以下犯法者。无固定治所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,陇县、彬县、黄陵、洛川、宜川以南,山西永和、汾西以南,霍州、沁水、阳城以西和河南安阳、
①在今甘肃漳县西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漳县:西倾山“山势绵延,西倾水出焉。或以为《禹贡》之西倾山,非也”。②又称西强山、嵹台山。亦作罗插普喇山、鲁察布拉山。在今青海东部和甘肃西南部,属秦岭西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