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卫河

卫河

①在今河北灵寿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常山郡灵寿县:“《禹贡》卫水出东北,东入滹沱。”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一》 “卫水”条引《灵寿县志》:“卫河在县东十里,俗名雷沟河,源出县东北十四里良同村,南流至县东南合滹沱河。”

②在今山东德州城西,即漕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德州:卫河“自东昌府恩县流经直隶故城县界,又东北流经州城西,又北入直隶景州之境。凡东南漕粟,商贾宾旅以及外夷朝贡,道皆由此”。

③即北宋之御河。明始称卫河,以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之百泉水为正源。因其地为春秋卫地,故名卫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大名府:卫河“源自卫辉府辉县,经本府浚、内黄二县,下流与淇、漳、滹沱等河合,至直沽入海”。即至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口入海。今卫河以源出博爱县西之沙河为正源。辉县西北之百泉则成为卫河支流。


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。在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。上源丹河出山西省高平市朱丹岭,南流至河南省境分成两支,南支注入沁河,东支转向东北流,即为卫河。此河为隋炀帝所开,以导源于河南辉县市西北境,为春秋时卫地,故名。流经河南北部和山东(临清以下称南运河)、河北等省,到天津市入海河。全长900余千米。支流有漳河、淇河等。在新乡市同黄河之间修有人民胜利渠引黄灌溉工程,并开浚马厂、捷地、漳卫等减河,分泄汛期洪水,以减轻海河负担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章义县

    金皇统三年 (1143) 改昌义县置,属沈州。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西南七十里彰驿站乡。元废。古县名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改昌义县置,治今辽宁省沈阳市西南彰驿站镇。属沈州。元废。

  • 吏隐山

    在今浙江缙云县治(五云镇)。《方舆胜览》卷9处州:吏隐山“在州东北五十里。山南有唐李阳冰为缙云令秩满退居于此为洼樽,瀑布飞泉,洒落三百余尺。上有四井,周回四丈,因名吏隐山。留题篆刻,至今人宝之”。

  • 南沙县

    东晋咸康七年 (341) 置,属晋陵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常熟市北五十里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入常熟县。(1)古县名。东晋咸康七年(341年)置,治今江苏省常熟市西北。属晋陵郡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

  • 胡尔穆山

   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支流噶尔玛河南岸,穆克图里山西南。清 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乌苏哩江东支胡尔穆必拉北有 “胡尔穆阿林”。

  • 九斤城

    在今湖北保康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保康县:九斤城在“县北五十里。相传昔人秤土筑城,以水土轻浮,将成复弃。今荒城犹存”。

  • 两浙路

    北宋至道三年(997)置,为十五路之一。治所在杭州(今浙江杭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全部、上海市及江苏省茅山、长荡湖一线以东地区。熙宁七年(1074)分为二路, 寻合为 一。熙宁九年(1076)复分,

  • 毕郭庄

    即今山东招远市东南毕郭镇。清道光《招远县志》卷3《坊市》:毕郭集“在城东南四十里。南通莱阳,东通栖霞”。

  • 胡苏河

    古九河之一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东南。《尚书· 禹贡 》 疏: “胡苏,其水下流,故曰胡苏。胡,下也,苏,流也。” 《汉书· 沟洫志》: “许商以为古说九河之名,有徒骇,胡苏、鬲津,今见在成平、东光、鬲界中

  • 瓠子河

    古黄河支流。自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鄄城、郓城南,折北经梁山西、阳谷东南,至阿城镇折东北经茌平县南,东注济水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 元光三年 (前132),“河决于瓠子 (今濮阳市西南),东南注

  • 恩施县

    清雍正六年 (1728) 改施州卫置,属归州。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。十三年 (1735) 为施南府治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 年为施鹤道治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81年析城区置恩施市。198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