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井镇

双井镇

即今河北魏县东南三十里双井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魏县:“又有双井镇,即双井渡,漳卫合流之冲。”


(1)在河北省魏县中南部。面积47.6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井,人口5460。以两口古井得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制砖、木器加工、食品加工等厂。魏张公路经此。(2)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中部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井村,人口2650。清末属呼兰府河东第一区,民国时隶属方台乡,后改第五区。1956年设双井乡,1961年成立双井公社,1984年复设双井乡,1998年改镇。农产玉米、小麦等。为区粮食主产区之一,有建材、农机加工等业。哈萝公路经此。(3)在湖南省溆浦县北部。面积69.5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路坪,人口2680。因境内有双眼井,故名。1956年为花桥乡。1961年为花桥公社,1981年更名为双井公社。1984年复乡,1995年置镇。主产稻,并产柑橘、枣、棉花。有农机、汽修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设有圩场。湘黔铁路经此设站。怀桃公路经此。(4)在贵州省施秉县东南部、清水江北岸、癞子山西南麓。面积127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长田寨村,人口 2360。镇南有黑、白二沙井,故名。1932年置镇,1936年废。1958年建双井公社,1962年与原新城管理区合并建双井公社。1984年置双井镇。1992年翁西乡并入。主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、烤烟。有修理、酿酒、饮食等业。是县东南部重要集镇。清水江过境,白平、施马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朱皋镇

    在今河南固始县北五十里淮河南岸朱皋村。元末红巾军刘福通曾据此。《明史·韩林儿传》:元至正十一年(1351),“福通据朱皋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古镇名。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北。元末红巾军刘福通曾据此。明有巡检司

  • 齐通县

    南朝梁普通中置,为齐通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。一说在今眉山县东北太和镇。太清二年(548)于县又置青州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为眉州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)改为广通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四川省眉

  • 蒲犁县

    1913年改蒲犁厅置,属新疆喀什噶尔道。治所在色勒库尔 (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)。以古蒲犁国为名。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1954年改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区。1955年改

  • 青澳

    即今浙江洞头县北大门岛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开平元年 (907),“卢佶闻钱传璙等将至,将水军拒之于青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温州府: 青澳山在 “府东二百里海中,两山对峙如门,亦名青澳门”。古岛名

  • 临菑

    即临淄。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北。又名临淄、临甾,因城临菑水而得名。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北。周初封吕尚于齐,建都于此。原名营丘,后改名临菑。齐胡公迁都薄姑,周厉王时献公又迁回。春秋、战国时均

  • 不耑罕山

    亦作不儿罕山。即今蒙古国东北之肯特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5:不耑罕山“亦在漠外。斡难河源出于此”。

  • 花地

    区片名。在广东省广州市芳村区中部。原是河滩地。明代居民在此开荒种地,初名花埭(埭为“土堰”之意),清末取谐音渐称花地。主产蔬菜、花卉,经营花卉盆景。特产“花地杨桃”。花地河经此。

  • 高都县

    西汉置,属上党郡。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。北魏移治今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,永安中为高都郡治。北周为高平郡治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为泽州治,十八年 (598) 改丹川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晋城

  • 费城

    即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丹城集。《魏书·地形志中》: 临涣郡丹城县 “治费城”。

  • 邑阳县

    西魏置,属上洛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。后为邑阳郡治。隋开皇末改为邑川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