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凤镇

双凤镇

又名双林。别称凤林、凤溪。即今江苏太仓市西北二十里双凤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太仓州一》:双凤镇,“相传晋成帝时,耕者斫土皆五色,得一石函,中有石龟二,化为双凤,故以名乡,镇亦因之”。


(1)在江苏省太仓市西部,盐铁塘、吴塘、杨林塘、斜塘泾畔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凤,人口1500。晋名双凤,又名双林。相传天竺僧支遁(支道林)建寺得石龟二枚,旋即化双凤飞去,因以名镇。别名凤林、凤溪。1949年为双凤镇,属双凤区。1957年置为双凤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3年置镇。2000年新湖镇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蚕茧等。有机械、纺织、食品、建材、轻工、电子等厂。204国道经此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北部。面积8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凤圩,人口 1100。因驻地北地形似一对凤凰,故名。原属浪平乡,1985年析置双凤乡,1997年改设镇。产稻、荔枝、龙眼、柑橙及茶叶、木材、油茶。为县茶叶生产基地。有木材加工、制茶等厂。公路通县城。(3)在重庆合川市东南部、华蓥山南段西麓、渠江左岸。面积90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凤场,人口4680。以场外两峰对峙如凤,故名。亦名朝阳镇。明洪武成集市,属富郁里。清雍正已具场镇规模;乾隆置一碗水场,后置双凤场,归明月里;光绪为龙鼎镇辖场。1926年建双凤镇。1939年双凤镇、喻家乡组建双喻镇,1941年废双喻镇,复原建制,改置双凤乡。1958年双凤、喻家两乡成立双凤公社。1959年分双凤公社另置喻家公社,1968年更名光明公社。1971年复原名,1983年改乡。1992年双凤、喻家两乡组建双凤镇。2001年保合镇划入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和甘蔗、柑橘。特产红绿茶、“翠云”红茶、云雾茶、“汇分”红茶和山羊板皮,为全市干果(核桃、板栗)、蚕桑基地。有煤、石英、建材化工、制茶等厂矿。是附近农村物资集散地。盐杨、粽车、关保等公路交会,渠江通轮船。有东汉崖墓群、明代石砌墓群。是近代史学家、实业家张森楷的故里。(4)在四川省隆昌县西北部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凤驿,人口2100。因境内有山丘形似双凤而得名。唐武德初年为来凤县治,明、清时设驿站。1949年为双凤乡,1958年改双凤公社,1984年复名双凤乡。1992年置双凤镇,斧尖、平安二乡并入。主产甘蔗、花生、油菜籽、蚕茧、生猪等,为县蔗糖主产区。有建材、玻璃、酿酒、机砖、造纸、化工、制糖等业。为县西北重要集市。成渝铁路经此设站,成渝公路经此。(5)在四川省西充县西南部。面积47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凤,人口5670。以其地凤头山、凤凰洞两地得名。1949年为双凤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1992年东岱乡并入。盛产棉花、蚕茧、黄麻、红麻。特产辣椒。有农机、针织、粮油加工、食品、印刷、鞭炮、服装等厂和林场、园艺场。为县西南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。西射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邓门陂

    在今河南西华县西二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陈州西华县:“有邓门废陂。神龙中,令张余庆复开,引颍水溉田。”《清一统志·陈州府》:邓门陂“在西华县西二十里柳城侧,以邓艾故址,因名”。

  • 海龙县

    1913年改海龙府置,属奉天省东边道。治所即今吉林海河口市东北海龙镇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45年属安东省。1954年属吉林省,1956年迁梅河口镇 (今梅河口市)。1985年改设梅河口市。旧县名

  • 猛语岗

   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芒允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9干崖宣抚司 “雷弄” 条引 《滇纪》: “司有蛮洒冈,旧为同知刘氏所居,其雷弄洞则经历廖氏所居,后即其地为回龙营。又知事管氏居猛语冈,三姓皆华人,以功授。

  • 柘城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宋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柘城县北。大业初属梁郡。唐属宋州,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永淳元年 (682) 复置。北宋属应天府。金属睢州。元末废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复置

  • 渌峒

    北宋置,属归化州。即今广西靖西县西禄峒乡。北宋置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西禄洞。

  • 黄胜关

    清置,属松潘厅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 松潘厅》: 黄胜关 “在厅西北。漳腊营西北四十里,关外即西夷地。大江由此流入。今有官兵戍守”。

  • 开光寺

   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南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1广信府广丰县:“县东路出东门,五里至小坝头,又十里至大石山,又五里至杉溪,又十里至柴村��, 又五里至边山�&

  • 猎径 (逕) 营

    当在今广东开平市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 猎径营 “在县东北百二十里,嘉靖十四年设”。

  • 文登县

    北齐天统四年(568)置,属长广郡。治所即今山东文登市。《元和志》卷11文登县:“取县界文登山为名。”隋属东莱郡。唐属莱州,后属登州。金属宁海州。明洪武初属莱州,九年(1376)改属登州府。民国初属山

  • 历阳县

    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和县。西汉为九江都尉治。东汉为扬州刺史治。西晋初属淮南郡,永兴元年(304)为历阳郡治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)为南豫州治。南齐属南豫州。北齐天保六年(555)于县置和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