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吉县

吉县

1912年改吉州置,属山西河东道。治所即今山西吉县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西南部、黄河东岸、吕梁山南麓,西临陕西省。属临汾市。面积 1777 平方千米。人口10.2万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吉昌镇。北魏延兴四年(474年),置定阳县,为定阳郡治。永安初置南汾州,治定阳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南汾州为耿州;十八年改耿州为汾州,改定阳县为吉昌县。大业三年(607年)废州,置交城郡。唐为慈州治。五代唐改吉昌县为吉乡县,属金。金明昌元年(1190年)置吉州,属河东南路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吉乡县入吉州,初属平阳路,后属晋宁路。明属平阳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直隶州,直隶山西省。1912年废州置吉县。1914年属河东道。清雍正《山西通志》:“吉山在州旧城,半枕山麓,相传古不被兵。”县因吉山为名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临汾专区,1954年属晋南专区。1958年并入乡宁县。1961年复置吉县,属晋南专区,1968年属晋南地区。1970年属临汾地区。2000年属临汾市。黄河、清水河、昕水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棉花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。工业有煤炭、化工、酿酒、机械等。209、309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黄河壶口瀑布、人祖山坤柔圣母庙、挂甲山摩崖造像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乞力麻儿

    即今伊朗西南部波斯湾附近克尔曼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乞力麻儿“永乐中遣使来贡,……西南傍海”。

  • 宜寿县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盩厔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即今陕西周至县。至德二年 (757) 复为盩厔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盩厔县置,治今陕西省周至县。属京兆府。至德二载(757年)复为盩厔县

  • 长杨县

    隋开皇八年(585)改佷山县置,为睦州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以溪水为名。”开皇九年(589)移治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大业初属南郡。唐改为长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八年(

  • 兴安州

    明万历十一年(1583)改金州置,属陕西布政司。治所在今陕西安康市南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县以东的汉水流域。清顺治四年(1647)移治今安康市,属陕西省。乾隆四十七年(1782)升为兴安府。明万历十一年

  • 济隆城

    又作济咙。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藏地诸城: 济隆城 “在日喀则城西南七百四十里”。

  • 谢眺北楼

    又名谢眺楼、谢公楼、叠嶂楼。南齐谢眺建。在今安徽宣州市城内。唐咸通中刺史独孤霖改名叠嶂楼。李白 《秋登宣城谢眺北楼》 诗云: “江城如画里,山晚望睛空……谁念北楼上,临风怀谢公。”杜牧 《题宣城开元寺

  • 督捕城

    明万历中建,在今云南师宗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广西府师宗州: “西有龟山,万历四十八年筑督捕城于此。”

  • 鸣蝉堡

    在今甘肃秦安县北。《晋书·乞伏乾归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六年 (391),“苻登将没奕于遣使结好,……请讨鲜卑大兜国,乾归乃与没奕于攻大兜于安阳城,大兜退固鸣蝉堡,乾阳攻陷之”。即此。确址不详。疑在今甘

  • 一泉崮

    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费县“大沫崮”条:一泉崮“上有泉一泓,虽旱不涸”。

  • 屯田

    即今山东寿光市东南屯田。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寿南县治此。村名。在山东省寿光市西部。属洛城镇。人口3830。相传元末立村,时名富旺庄,位今址西南。明初因弥水决口淹没村庄,北迁今址重立村庄,屯田垦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