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君山

君山

①旧名荆南山。又名南山、南岳。俗名铜官山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。岩洞绝胜,上有龙池,为古阳羡产茶处。《寰宇记》卷92宜兴县:君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旧名荆南山,在荆溪之南。《风土记》:汉时县令袁圯常言,死当为神。……无病而卒,风雨失其柩,夜闻荆山有数千人啖声,人往视之,棺已成冢,因改为君山”。

②一名瞰江山。在今江苏江阴市北原澄江门外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江阴军:君山“在军治之北澄江门外,盖其镇山也。其岭有亭,旧名松风。山下有寺”。南宋曾设营塞于山麓,为战守要地。

③亦名军山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六里。《宋书·臧质传》:元嘉二十八年(451),魏主攻盱眙,“于君山作浮桥,以绝淮道,城内乘艦逆战,大破之。明旦,贼更方舫为桁,桁上各严兵自卫。城内更击不能禁,遂于君山立桁,水陆路并断”。

④在今江西龙南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龙南县:君山在“县南七十里。下有古城濠堑,巨石峭壁,疑昔人拒寇处”。

⑤即军山。今江西南丰县西军峰山。

⑥即抱犊山。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北境。《寰宇记》卷23承县:“君山一名抱犊山,在县北六十里。《述征记》云:承县君山有抱犊固,壁立千仞,顶宽而有水。”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峄县:“又北有君山,一名抱犊山,西泇水所出。”

⑦又名湘山、洞庭山。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“洞庭之山……帝之二女居之。”《水经·湘水注》:洞庭湖中有君山,“君山有石穴,潜通吴之包山,郭景纯所谓巴陵地道者也。是山湘君之所游处,故曰君山矣”。湘君, 即尧之二女,舜之二妃。据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二十八年(前219),“浮江, 至湘山祠。逢大风,几不得渡。上问博士曰:‘湘君何神?’博士对曰:‘闻之,尧女,舜之妻,而葬此。’”南宋绍兴五年(1135),岳飞镇压杨么起义军,伐君山木为巨筏,塞洞庭诸港。君山原在洞庭湖中,现已与陆地相连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又称瞰江山。在今江苏省江阴市北一里。相传以春申君得名。俯临大江,形势险要。南宋曾设营寨于此,晚清在山下筑有炮台。(2)又称军山。在今江苏省盱眙县东北。相传三国时邓艾曾在此屯军筑堰溉田。北魏太武帝攻盱眙,曾作浮桥于此。(3)见“抱犊崮”。(2)今山名。又称洞庭山。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,现已与大陆相连。一说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居此,二妃叫君妃,又叫湘妃,故名君山,又名湘山。一说秦始皇南巡泊此得名。《水经注·湘水》:洞庭湖中有君山,“山有石穴潜通吴之仓山。郭景纯所谓‘巴陵地道’者也。是山湘君之所游处,故曰君山矣”。唐元结《石鱼湖上醉歌》诗有“夏天欲满君山青”句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天成三年(928年),吴将苗璘等将水军万人攻楚州,至君山,楚王殷遣右丞相许德勋将战舰千艘御之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,岳飞镇压杨么起义军,伐君山木为巨筏,塞洞庭诸港,皆指此。这里四面环水,风景秀丽。君山由72座大小山峰所组成,山上古迹甚多,现存二妃墓、柳毅井、龙涎井及秦始皇封山印等。山中异竹丛生,有斑竹、罗汉竹、实竹、方竹、紫竹、毛竹等,各具特色。君山茶叶誉满中外,1956年莱比锡世界博览会上,“君山银针”获金质奖章,誉名为“金镶玉”。为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主要组成部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虎庄屯

    一作虎獐屯。即今辽宁大石桥市北虎庄镇。1900年7月义和团及清军与俄国侵略军战于大石桥。金山岭失利,俄兵焚烧此屯,商民损失甚巨。

  • 防城县

    清光绪十四年(1888)改防城巡司置,属钦州。治所即今广西防城港市。民国初属广东钦廉道。1928年直属广东省。1952年划归广西省。1959年裁入东兴各族自治县。1978年东兴各族自治县移治防城,改名

  • 射陂

    即今射阳湖。在今江苏淮安、宝应、建湖三市县间。《汉书·广陵厉王胥传》: “相胜之奏夺王射陂草田以赋贫民。” 注: “张晏曰,‘射水之陂,在射阳县’。”即射阳湖。古湖名。在今江苏省北部里运河与串场河之间

  • 大甸

    宋大理置,属秀山郡。在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南勐拉坝子。

  • 白畎

    即白犬洋。今福建连江县东南白犬列岛。清光绪《七省沿海要隘全图》作白畎。

  • 永安县

    ①东汉顺帝时改彘县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即今山西霍州市。三国魏属平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废。正始二年(505)复置永安县,移治仇池壁(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东北),后移治今霍州市。建义元年(528)

  • 板浦镇

    即今江苏灌云县北板浦镇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: 板浦镇 “有盐场。为商贾辐辏之所”。1913年于此置灌云县。1948年灌云县徙治大伊镇。在江苏省灌云县北部。面积78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

  • 大宛

    汉西域国名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。都贵山城(今卡散赛)。《史记·大宛传》:大宛“在匈奴西南,在汉正西,去汉可万里。其俗土著,耕田,田稻麦。有蒲陶酒。多善马,马汗血,其先天马子也。有城郭屋室。其

  • 小军山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东南军山镇北。《水经·汉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小军山南。”

  • 汴桥

    在今安徽宿州市南。《宋史·陈希亮传》:“州跨汴为桥,水与桥争,尝坏舟,希亮始作飞桥,无柱,以便往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