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吴县

吴县

春秋时吴国都城。秦置县,为会稽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。东汉为吴郡治。南朝梁太清二年(549)为吴州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徙治今苏州西南横山东五里,为苏州治。大业初复为吴州治,不久改为吴郡治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苏州治,七年(624)还治今苏州市。天宝元年(742)复改吴郡,乾元元年(758)仍为苏州。宋为平江府治。元为平江路治。明为苏州府治。民国初为江苏苏常道治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


古旧县名。秦置县于春秋吴国故都。治今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区(惟隋代曾移治市西南横山下,唐还旧治)。秦与西汉为会稽郡治。东汉永建以后、三国吴、晋、南朝为吴郡治,梁、陈又为吴州治。隋、唐、五代、宋初为苏州(隋大业、唐天宝为吴郡)治。宋政和以后为平江府治,元为平江路治,明、清为苏州府治。两汉、三国吴时辖有今苏州市、吴江市、常熟市地。西晋割出今常熟市地置海虞县。武周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分县境东北部置长洲县,与吴县同治苏州城内。五代时吴越又割出今吴江市地置吴江县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分长洲县南部置元和县,吴县、长洲、元和三县同治苏州府郭下,吴县辖有今苏州市区及西南部分,东起鲇鱼口,北起马山、东渚、华山,西南包有太湖中洞庭东、西山及附近诸小岛。乾隆元年(1736年)分出洞庭东西山置太湖厅,治东山镇,光绪三十年(1904年)又分太湖厅洞庭西山置靖湖厅,1912年并吴县、长洲、元和三县和太湖、靖湖二厅为吴县一县。1995年撤县,改设吴县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独孤水

    即今四川威远县之新场河、威远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85威远县: 独孤水 “自陵州始建县界流入,又南流过公井县界,出泸州富义县界”。

  • 新和州

    五代南唐保大末年于当涂县置,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。寻改为雄远军。五代南唐保大末置,治当涂县(今属安徽)。辖境相当今当涂县地。旋改为雄远军。

  • 木门店

    即今河北青县西南二十八里木门店镇。为西汉参户县治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青县图:西南有木门店。民国《青县志》卷1:木门店在“西南三十里。俗称门店”。

  • 临颍县

    西汉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临颍县北十四里固厢乡。隋大业四年 (608) 移治今临颍县。唐属许州。北宋属颍昌府。金属许州。清属许州直隶州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(1)古县名。西汉

  • 石头城

    ①简称石头。又名石首城、石城。俗称鬼脸城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清凉山上。本战国楚金陵城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东汉建安十七年(212),孙权“城石头”,从此改名石头城。六朝时,江流紧迫山麓,城负山

  • 华顶山

    在今浙江奉化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奉化县:华顶山“在县西五里。自城以西有数山相接,而华顶为之冠”。在浙江省天台县东北部。为天台山主峰,海拔 1098 米。众山环拱,如片片莲瓣,华顶正当花心,故名。山

  • 龚丘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以平原县改置,属兖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宁阳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0龚丘县: “以县东南二十里有龚丘城。”故名。大业初属鲁郡。北宋大观四年 (1110) 改为龚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

  • 都芦峡

    即弹筝峡。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三关口。《寰宇记》 卷33原州百泉县: 弹筝峡,“ 《水经注》 云: 泾水径都��山, 山路之内, 常有弹筝之声,行者闻之,歌舞而去”。《

  • 临江府

    ①元至正二十三年 (1363) 朱元璋改临江路置,治所在清江县 (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新余、樟树二市及新干、峡江等县地。1912年废。②清宣统元年 (1909) 改临江州置,属吉林

  • 枹罕镇

   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(445) 置,即今甘肃临夏市。太和十六年 (492) 改置河州。古镇名。北魏太平真君六年(445年)置,治今甘肃省临夏市。太和十六年(492年)改为河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