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吴州

吴州

①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)改吴郡置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大宝元年(550)复为吴郡。陈祯明元年(587)又置吴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、昆山二市以南,上海市嘉定、奉贤西南,浙江长兴、安吉、桐庐以东,富春江以北地区。隋平陈改名苏州,大业初又改为吴州。大业三年(607)废。

②南朝梁承圣二年(553)置,治鄱阳郡(治今江西波阳县)。陈光大元年(567)废。

③北周大象中改东广州置,治所在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洪泽湖以东,江北淮南地区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名扬州。

④隋开皇九年(589)改东扬州置,治所在会稽县(今浙江绍兴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浦阳江(浦江县除外)、曹娥江、甬江流域。大业元年(605)改名越州。

⑤唐武德三年(620)置,治所在吴陵县(今江苏泰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泰州、姜堰二市地。七年(624)废。


(1)南朝梁太清三年(549年)置,治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苏州、昆山二市以南,上海市嘉定、奉贤二区以西南,浙江省长兴、安吉、桐庐等县以东,富春江以北地区。大宝元年(550年)废,陈祯明元年(587年)又置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平陈改名苏州。大业初又改吴州,三年(607年)改吴郡。(2)南朝梁承圣二年(553年)置,治鄱阳郡(治今江西鄱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信江、乐安江、昌江流域。陈光大元年(567年)废。(3)北周大象中改东广州置,治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岗上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洪泽湖以东的江北淮南地区。隋开皇九年改名扬州。(4)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东扬州置,治会稽县(今浙江绍兴市)。辖境同越州。大业初改名越州。(5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吴陵县(今江苏泰州市)。七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岛

   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敦谦沙洲。1935年命名沙岛。1947年改名敦谦沙洲。

  • 月氏

    一作月支。秦汉之际,游牧于敦煌、祁连间。西汉文帝时, 月氏为匈奴所逐,大部西徙至今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,称为大月氏。少数没有西迁的入南山(今祁连山),与羌人杂居,称为小月氏。

  • 金且谷

    今新疆天山之博格达山。《后汉书·班勇传》: 永建元年 (126),“ (匈奴) 北单于自将万余骑入后部,至金且谷,勇使假司马曹俊驰救之”。

  • 淮西

    ①地区名。亦称淮右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,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,所以习称今皖北、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。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: 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立 “

  • 东梁州

    ①北魏孝昌三年(527)置,治所在安康县(今陕西石泉县东南池河入汉水口之北。南朝萧詧改为直州。②西魏废帝元年(552)改南梁州置,治所在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)。三年(554)改名金州。(1)北魏孝昌三

  • 上谷郡

    ①战国燕置。秦治所在沮阳县(今河北怀来县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家口市、小五台山以东,赤城县、北京市延庆县以西,内长城和昌平县以北地。三国魏属幽州,治所在居庸县(今北京市延庆县)。北魏废。②隋大业初改

  • 三里湾渡

    在今安徽阜阳市东北三里,柳河(又名旧黄河)汇入白杨湖诸水入颍处。明正德《颍州志》卷2:三里湾渡“在州东三里颍水。旧与黄河会处渡,通东北乡蒙、亳二县”。

  • 宾头狼山

    在今越南东南部藩朗南之嘎那角。一说指加里曼丹岛西岸之坤甸。《宋史·外国列传·注辇国》: “ (三佛齐国) 又行十八昼夜,度蛮山水口,历天竺山,至宾头狼山。”

  • 北谯郡

    ①北魏永平元年(508)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安阳县(今安徽寿县东南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南朝梁置,属南谯州。治所在北谯县(今安徽全椒县西北二十里)。东魏改为临滁郡。北周复为北谯郡。隋初废。③南朝梁置,属安州

  • 土坪铺

    又作土坪场。即今贵州正安县西南土坪镇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 正安县境有土坪铺。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正安州:土坪场在“城南九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