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和林

和林

哈剌和林的简称。突厥语 “黑砾石” 之意。为蒙古国国都。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载: “和宁路始名和林,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为名城。” 蒙古太祖成吉思汗十五年 (1220) 建都于和林,蒙古窝阔台七年 (1235) 筑和林城,前后五朝都此。中统元年 (1260) 忽必烈在开平 (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) 即帝位,首都南迁,和林置宣慰司。大德十一年 (1307) 设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,皇庆元年 (1312) 改岭北等处行中书省。元亡后,北元又以此为政治中心。明建文四年(1402) 去国号。


喀(哈)拉和林的简称。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东岸厄尔得尼召北哈尔和林。蒙古窝阔台七年(1235年)筑都城和林,前后五朝都此。世祖中统元年(1260年)在开平即位后,首都南迁,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。元大德十一年(1307年)设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,统辖北边诸地,并置和林路,为行省治所。皇庆元年(1312年)改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。和林虽失去都城地位,仍为漠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。元亡后,北元又以此为政治中心。15世纪初期,鞑靼与瓦剌两部蒙古贵族之间相互攻伐,和林城遂逐渐荒芜。1948—1949年对和林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,发现土墙、宫殿、市街、房屋等遗迹甚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宗丘

    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秭归县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十四年 (前528),“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,且抚其民”。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湖北省秭归县境。《左传》昭公十四年(前528年):“楚子使然丹抚宗丘之

  • 车岭

    在今新疆霍城县东北塔勒奇山之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渡石漆河, 逾车岭, 至弓月城。”

  • 平氏镇

    北宋开宝五年(972)降平氏县置,属泌阳县。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七十里平氏镇。在河南省桐柏县西部。面积48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氏,人口 8550。西汉为平氏县治,北宋开宝五年(97

  • 泾溪

    即赏溪。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里青弋江与泾水合流口。李白 《别山僧泾川作》 云: “何处名僧到水西,乘舟弄月宿泾溪。”

  • 竹山千户所

    明成化八年(1472)置,属郧阳卫。治所在今湖北竹山县东。后废。

  • 香坊

    亦作香房。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区南。清光绪 《哈尔滨一带全图》: 哈尔滨市有香房。民国熊知白 《东北县治纪要》 吉林滨江县: “特别区管辖地,分道里、秦家冈、马家沟、香房、新安埠(一名三十六棚)、八站

  • 禽乡县

    南朝宋置,属高凉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阳春或恩平、阳东等市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

  • 挍城

    亦称挍亭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七十里。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: 元鼎元年 (前116),封城阳顷王子云为挍侯,即此。

  • 明堂县

    唐乾封元年 (666) 分万年县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长安城内永乐坊 (今陕西西安市南草场坡东)。长安三年 (703) 废。古县名。唐总章元年(668年)析万年县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南。属京兆府。武周长

  • 林尖山

    在今河北顺平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完县: 林尖山 “峰巅高耸,远望皆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