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硕特西后 (後) 旗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后旗: “牧地跨柴集河,其水北注盐池。东至锡喇盐海子、察罕托罗海,南至合约尔巴尔克,西至布隆吉尔河源,北至果库图尔、希拉库图尔。”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一带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西后旗: “牧地跨柴集河,其水北注盐池。东至锡喇盐海子、察罕托罗海,南至合约尔巴尔克,西至布隆吉尔河源,北至果库图尔、希拉库图尔。”
即今贵州遵义县(南白镇)东北洛安江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2播州宣慰司:乐安水“在宣慰司(今遵义市)东七十里。源出筋竹平里山涧,转流入乌江。舟楫济此无险,得以乐安”。
五代梁开平元年 (907),吴越改新城县置,属杭州。治所即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八里新登镇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(979) 复为新城县。1914年改为新登县,属浙江钱塘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58年
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南八十里红果镇。地当黔滇孔道。明天启二年(1622),水西安邦彦反,西出侵掠,云南抚臣闵洪学遣兵援黔,收复此驿。民国时置县佐于此。在今贵州省盘县西南。地当黔滇孔道。明天启二年(162
或称高加堰。简称高堰。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、洪泽湖东北。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,接盱眙县界,长九十里。东汉陈登始建。明永乐初陈瑄重筑。万历六年 (1578) 潘季驯再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 “高家堰
在今浙江金华市城区,系旧金华府城之东门。《明史·太祖纪》: 元至正十八年 (1358) 冬,太祖 “命胡德济迎战于梅花门,大破之,婺州降”,即此。
即今青海玛多县西北哈姜。1949年置星川设治局治此。
①西魏文帝时置,治所在永平县(今甘肃张液市西北)。废帝时改名甘州。②元至元十五年(1278)改凉州府置,属永昌路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明洪武九年(1376)改为凉州卫。(1)西魏文帝时置,治永平县(今
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)置,为阐熙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西南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入长泽县。
即今四川荣昌县东北路孔镇。清光绪《荣昌县志》 卷2: 路孔河 “距城三十里。出场口交大足界”。
即今金沙江流经云南昭通市西至四川宜宾市一段。东汉称泸江水。《水经·若水》: 若水 “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西,为泸江水,又东北至僰道县入于江”。郦道元注: “泸水又下合诸水,而总其目焉,故有泸江之名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