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夏津县

夏津县

①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山东夏津县北三十里新盛店镇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九年 (626) 又废。

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鄃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夏津县。五代汉改属大名府。元属高唐州,清属临清州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属德临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在山东省西北边缘,西与河北省毗邻。属德州市。面积898平方千米。人口48.8万。辖8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夏津镇。西汉置信乡侯国,属清河郡。东汉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鄃县,治今县北,属清河郡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夏津县,移治今址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以县东有王莽河,又与古夏津城相连,因以为名。”宋属大名府。元属高唐州。明属东昌府。清属临清州。1914年属东临道,1925年属德临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40年属鲁西行政区第三专区。后属冀南行政区第六专区(1941年)、第二专区(1945年)、河北衡水专区(1949年)。1953年划归德州专区,1956年改属聊城专区,1961年复属德州专区。1967年属德州地区。1994年属德州市。地处黄河冲击平原,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为主,其次是谷子、甘薯、高粱、棉花和油料作物。土特产有布袋鸡、金丝面等。工业有工艺美术、棉纺、造纸、汽修等厂。308国道、008省道在境内相交。古迹及纪念地有大成殿、烈士陵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黎县

    北宋置,属羁縻文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崇宁中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。属邕州。后废。

  • 勐 (猛) 康

   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。即今云南勐海县北勐康。

  • 河渠村集

    即今河北宁晋县西南十五里河渠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5宁晋县图: 西南有河渠村集。

  • 蒙古河卡伦

    清置,属珲春协领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滨海小河口。清萨英额 《吉林外纪》 卷3:珲春有蒙古卡伦。

  • 昭应县

    唐天宝七年 (748) 改会昌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即今陕西临潼县。北宋大中祥符八年(1015) 为避玉清昭应宫名,改名临潼县。古县名。唐天宝七载(748年)改会昌县置,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。属京兆府

  • 周党镇

    一名周党畈店。即今河南罗山县南周党镇。清乾隆 《罗山县志》 卷1 《镇店》: “周党镇,南八十里。”在河南省罗山县东南部。面积125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周党畈村,人口 7270。明

  • 安仁县

    ①南朝陈天嘉中置,属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余江县(邓埠镇)东北锦江镇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并入余干县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)又以安仁场升为安仁县,属饶州。治所仍在今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元属饶州路。明、清属

  • 大祉澳

    即今福建长乐市东南大祉。明崇祯六年(1633)置巡司于此。即今福建省长乐市东南珠山。明崇祯六年(1633年)移小祉山巡检司治此。

  • 忠正军

    五代方镇名。吴置,治所在寿州 (今安徽寿县)。南唐改为清淮军。后周显德四年 (957) 复名忠正军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方镇名。五代吴升寿州置,治寿州(今安徽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寿县、长丰等县及淮南市部

  • 马迹泉

    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32:“秦王马迹泉在节义乡。”久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