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清渠
又名清渠。清康熙四十七年(1708)修筑,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。清乾隆《宁夏府志》卷8:清渠“口在宁朔县大坝堡马关嵯,至宋澄堡归入唐渠。渠介汉、唐二渠间,以济二渠高田不能均溉者,长七十二里”。
清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开凿。在今宁夏汉、唐二渠之间。自宁朔(今银川市)汉渠口上游五里处,引黄河水北流七十余里,至贺兰县境入唐徕渠。两岸共有支渠十余道,溉田一千余顷。
又名清渠。清康熙四十七年(1708)修筑,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。清乾隆《宁夏府志》卷8:清渠“口在宁朔县大坝堡马关嵯,至宋澄堡归入唐渠。渠介汉、唐二渠间,以济二渠高田不能均溉者,长七十二里”。
清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开凿。在今宁夏汉、唐二渠之间。自宁朔(今银川市)汉渠口上游五里处,引黄河水北流七十余里,至贺兰县境入唐徕渠。两岸共有支渠十余道,溉田一千余顷。
明置,属甘州左卫。即今甘肃张掖市西甘浚乡。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:甘峻堡“在张掖县西南八十里,黑河西。明置。城周三百五十步”。
一作镬沙城。在今塔吉克斯坦库尔干秋别北。唐为高附都督府治。即“镬沙城”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清溪镇。清雍正五年(1727) 改为青谿县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今贵州省镇远县东北。属湖广都司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
北魏末置,属鲁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南五十五里。北周为武山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 改为湛水县。 大业初改为城县, 唐武德初复为雉阳县。贞观初废。西魏置,治今河
又名听水、左谷水。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湑水。源出听山,东流径城固县北,入汉水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左谷水出汉北,即壻水也……川有唐公祠。唐君字公房,成固人也,学道得仙……公房升仙之日,壻行未还,不获同
在今山东蓬莱市南十里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 “九目山” 条有 “密神” 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蓬莱县: 密神山,“贵溪出其东麓,一名密水山”。
周代国名。曹姓。即邾。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南陬村。鲁穆公改称邹。《公羊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“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眜”。注: “邾人语声后曰娄,故曰邾娄。”即“邹”。
在今宁夏灵武县东南境沙漠地区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:至道二年(996)李继迁寇边,“时朝议或云率轻骑三道捣平夏,或云暑涉旱海,无水泉,粮运艰辛,不如静以待之”。乾隆《宁夏府志》卷3:旱海“在州东南。宋强泊
一名九峰山。在今安徽泾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9宁国府: 承流山 “在泾县西南四十里,俗传窦子明尝隐于此。以其为陵阳令,故山因以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泾县: 承流山 “有群峰回环,耸秀甲于一邑。
西汉元鼎六年(前111)置,属牂柯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弥勒县城附近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属建宁郡。西晋咸宁五年(279)废。东晋哀帝时复立,仍属建宁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云南省弥勒县境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