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江口
亦称江口。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五十里江口镇。地当相思江与浔江会合之口,为水陆冲要。明、清设大黄江口巡司于此。清王闿运《湘军志》卷1:咸丰元年(1851)洪秀全“僭号天王,出掠旁县。广西巡抚周天爵、提督向荣将万人,并前发诸军四千余人,围之大黄江”。即此。
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东北大湟江口。明、清时置大黄江巡检司于此。
亦称江口。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五十里江口镇。地当相思江与浔江会合之口,为水陆冲要。明、清设大黄江口巡司于此。清王闿运《湘军志》卷1:咸丰元年(1851)洪秀全“僭号天王,出掠旁县。广西巡抚周天爵、提督向荣将万人,并前发诸军四千余人,围之大黄江”。即此。
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东北大湟江口。明、清时置大黄江巡检司于此。
北周天和三年 (568) 置,属严州 (西宁州)。治所在可泉县 (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三十里佑君镇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西南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可泉县(今四
明永乐五年 (1407) 改日南州置, 属安府。治所在河黄县 (今越南中部义静省东南石河一带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东南部地。宣德二年(1427) 以后地入安南。
在今陕西华阴市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华阴县: “东十三里有隋金城宫,武德三年废,显庆三年复置。”隋置,在今陕西省华阴市东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废。显庆三年(658年)复置,后又废。
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北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:武帝元封元年(前110),“是岁旱,天子既出,亡名,乃祷万里沙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莱郡曲成“有参山万里沙祠”。《寰宇记》卷20掖县:“按:沙长三百里。据《史记
位于福建、浙江、江西三省边界地区。1928年1月共产党人方志敏、邵式平、黄道等领导的弋阳、横峰一带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,成立了赣东北红军,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。同年10月崇安起义后建立了闽北革命根据地
在今江苏泰兴市东北隅。五代南唐升元二年 (938) 于此置泰兴县。北宋乾德二年 (964) 徙治柴墟镇 (今泰兴市西北口岸镇)。南宋绍兴十四年(1126) 徙治延令村 (今泰兴市)。
即今朝鲜咸镜南、北道分界之摩天岭。《金史·世纪》:穆宗时,太祖“命胜管、醜阿等抚定乙离骨岭注阿门水之西诸部居民”。即此。
即今河北大城县东十二里南赵扶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大城县图: 东有南赵扶。在河北省大城县东部。面积104.8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赵扶,人口 3130。宋代赵、扶二姓在此建村
东晋升平五年 (361) 置,属永平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藤县、昭平、岑溪等县境。南朝宋大明八年 (464) 后废。南齐复置。后废。
①明置,属兴武守御千户所。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北高沙窝乡营西村西北角。清属灵州,设把总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灵州守御千户所:毛卜剌堡“在清水营东南三十五里,又东南三十里即兴武所,亦戍守要地”。②在今甘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