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涯山
在今山西原平市东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太原府:天涯山“在崞县东南四十里。形类芙蕖,山有石鼓”。《清一统志·代州》:天涯山“亦有小五台之称,俗名莲花峰。峭石壁立,峦岫温和,雪落随消”。
在山西省原平市东、滹沱河畔。奇峰并列,状似牙齿,故名天牙山,后演变为今名。主峰海拔 1114 米。《崞县志》:“岩际有石,形似鼓,风吹石窍,如闻鼓声。”“天涯石鼓”为崞县(今原平市)旧八景之一。山脚建有石鼓神庙,亭台楼阁,雕梁画栋,为县名胜。
在今山西原平市东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7太原府:天涯山“在崞县东南四十里。形类芙蕖,山有石鼓”。《清一统志·代州》:天涯山“亦有小五台之称,俗名莲花峰。峭石壁立,峦岫温和,雪落随消”。
在山西省原平市东、滹沱河畔。奇峰并列,状似牙齿,故名天牙山,后演变为今名。主峰海拔 1114 米。《崞县志》:“岩际有石,形似鼓,风吹石窍,如闻鼓声。”“天涯石鼓”为崞县(今原平市)旧八景之一。山脚建有石鼓神庙,亭台楼阁,雕梁画栋,为县名胜。
在今四川中江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82铜山县:私镕山“在县西二十四里。高一里。出铜。昔时任百姓采铸,俗呼私镕山”。
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新寮岛。《清一统志·雷州府》 “北门港” 条内: “锦囊所城港外有新芎岛。”
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红土桥堡“在阳曲县(按, 治所在今太原市)东北八十里, 当盂县、寿阳孔道, 其地焦卤,无居民。明崇祯中筑生民堡于此, 以备守御”。
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博山县城郊析置,治博山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博山区)。1950年5月撤销,并入博山县。旧市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博山县析置,治博山(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)。1950年撤销
明置,属蓬溪县。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回马镇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:走马镇“在蓬溪县西五十里江西岸。有堡有市,其地多陶,为利甚广”。(1)在湖北省鹤峰县东南部。面积495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
北宋置,属汝阳县。在今河南汝南县境。
即今青海西宁市旧城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湟水又东,牛心川水注之。水出西南远山,东北流径牛心堆东,又北径西平亭西,东北入湟水。湟水又东径西平城北,东城即故亭也。”
在今江西九江市西长江东南岸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德化县: 琵琶亭 “在州西江边。白司马(白居易) 送客湓浦口,夜闻邻舟琵琶声,问之,是长安娼女嫁于商人,乃为作琵琶行,因名亭”。唐元稹《琵琶亭》诗:
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甘州府》:山南关“在张掖县东北四十里人祖山口。明嘉靖二十七年,巡抚杨博置,关城四面凡二十丈有奇。城濠三面、凡三丈有奇”。
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七十里清凉山南麓。修定寺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,现已废圮。现存唐塔一座,塔门楣上有 “邺县令裴□康古,咸通十一年五月” 的题记,塔身平面呈正方形,用模制的菱形、三角形、矩形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