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平县

太平县

①北魏置,属代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西。孝昌中废。北齐复置,属长宁郡。北周废。

②西魏改永宁县置,属义川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南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名咸宁县。

③北周改泰平县置,属平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北二十里古城镇。隋属绛郡,移治今襄汾县西北十三里北古县村。唐武德元年(618)属绛州,还治今古城镇。贞观七年(633)移治今襄汾县西南三十二里汾城镇。明属平阳府。1914年改为汾城县。

④唐武德二年(619)置,属万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石桥镇(石桥河)。贞观元年(627)废入永穆县。

⑤唐先天元年(712)改隆平县置,属交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山西附近。唐末废。

⑥唐开元二十三年(735)置,属璧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一百四十里洪口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40通江县:“太平县因取彼太平川以为名。”天宝元年(742)改为东巴县。

⑦唐天宝十一年(752)分泾县西南十四乡置,属宣城郡。治所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东仙源镇。《寰宇记》卷103太平县:“时以天下晏然,立为太平县。”乾元初,属宣州。大历中废。永泰中复置。南宋属宁国府。元属宁国路。明属宁国府。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1963年迁治甘棠镇。1983年撤销,改设黄山市(后改为黄山市黄山区)。

⑧明成化五年(1469)分黄岩县南界置,属台州府。治所即今浙江温岭市。1914年改名温岭县。

⑨明正德十年(1515)置,属达州。治所即今四川万源市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:太平县“治太平坝上,名则因之”。嘉庆七年(1802)升为直隶厅。道光元年) 1821)降为太平县,属绥定府。1914年改为万源县。

⑩1912年改太平厅置,属江苏金陵道。治所即今江苏扬中市。因与安徽省太平县重名,1914年改为扬中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北魏侨置,治今山西省寿阳县北。后废。(2)北魏置,治今山西省宁武县东北。后废。(3)西魏大统十三年(547年)改永宁县置,治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南。属义川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丹州,十八年改咸宁县。(4)唐武德二年(619年)置,治今四川省达州市西。属万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入永穆县。(5)唐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置,治今四川省通江县东。因太平川得名。属壁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巴东县(一作“东巴县”)。(2)古旧县名。(1)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置泰平县,治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北古城镇。属平阳郡。北周改为太平县。隋移治今襄汾县西北古县村。属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移治古城镇,贞观七年(633年)徙治敬德堡,即今襄汾县西南汾城镇。属绛州。宋、金、元因之。明、清属平阳府。1914年以后因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四川等省太平县重名,改名汾城县。以临近汾水而得名。1954年与襄陵合并设置襄汾县。(2)唐天宝十一载(752年)析泾县置,治今安徽省黄山市北仙源镇。属宣州。永泰中省,大历中复置。南宋乾道后改属宁国府。元属宁国路。明、清属宁国府。1961年迁治甘棠镇。1983年改设黄山市(县级)。1987年黄山市升地级市,原太平县区域改设黄山区。(3)明成化五年(1469年)由黄岩县析置,治今浙江省温岭县。明、清隶温州府。1914年因与山西、江苏、安徽、四川等省太平县重名,改名温岭县。(4)明正德十年(1515年)析东乡县地置,治今四川省万源市。属达州。清嘉庆七年(1802年)升为直隶厅,属四川省。道光元年(1821年)复降为县。属绥定府。1914年因与山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四省太平县重名,改名万源县。(3)旧县名。(1)1912年由太平厅改置,以县境为长江中的太平洲得名,治太平洲(今江苏扬中市东南)。1913年迁今市驻地三茅镇。因与山西、安徽、浙江、四川四省太平县重复,1914年更名扬中县,因该县孤峙扬子江中,故名。移治今江苏省扬中市驻地三茅镇。(2)本旧太平府附郭首县,1913年裁府改县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。旋更名崇善县,驻地不变。1918年江州土州、罗白土县辖地并入。1952年崇善县撤销,与左县合并,设立崇左县。(3)皖江解放区设。1948年初由安徽省霍山、岳西两县和湖北省英山县析置。同年底撤销,仍归各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庆道

    1914年6月由安广滁和道改置,属安徽省。治怀宁县(今安徽安庆市)。辖境约当今安徽长江以西,岳西、舒城、合肥、肥东、肥西、滁州、全椒、来安以东地区。同年10月,今滁州、全椒、来安划归淮泗道,金寨、六安

  • 仪台

    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魏惠王六年(前365),“伐宋取仪台”。又作义台。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。战国属宋,后入魏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惠王六年(前364年)魏惠王“伐取宋仪台”,即此。

  • 岩帅

    即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岩帅镇。1937年于此置沧源设治局。1938年迁治今沧源佤族自治县(勐董镇)。1945年迁治今县东北勐省镇。1950年迁回岩帅镇。1951年改设沧源县。1952年沧源县迁治今

  • 金龙池

    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 金龙池 “在朔州马邑乡西北十里”。即此。

  • 章陵

    ①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。《后汉书·城阳恭王祉传》: “初,建武二年,以皇祖、皇考墓为昌陵,置陵令守视; 后改为章陵。”②唐文宗李昂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天乳山下。《寰宇记》 卷31富平县: “唐

  • 庙湾

    即今陕西耀县西北庙湾镇。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淳耀县1943年徙治于此。

  • 东陵县

    ①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麟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。后废。②唐置,属羁縻充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镇远县西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贵州省镇远县西北。属充州。后废。

  • 浈阳县

    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4浈阳县: “在浈水之阳,因名。” 三国吴改属始兴郡。南朝宋泰始三年 (467)改为贞阳县,南齐仍称浈阳”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又改贞

  • 万佛洞

    在今山西省五寨县芦芽山。明僧福登居此,神宗赐号真来佛子,为造万佛铁塔,凿万佛于石洞,神工备具。

  • 李彪淀

    在今河北沧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沧州清池县:“西五十里有李彪淀东堤……(永徽)三年筑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:李彪淀在“州西南十里。旧为钟水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