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夷侯国
东汉改夫夷县置,属零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邵阳县西。三国吴复改夫夷县。
东汉改夫夷县置,属零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邵阳县西。三国吴复改夫夷县。
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。旧属永宁县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元置,即今湖北襄阳县南潼口乡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襄阳汉江水路:新城、同口。”清名潼口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三》:潼口“在襄阳县南五十里。当南北要路。
1914年改大通县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岔林河口 (今黑龙江省通河县)。以大通河为名。1928 年直属黑龙江省。1945 年划归合江省。1949年划归松江省。1954年划回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中
在今西藏萨迦县北。北寺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 (1079),1268年又修建南寺。“萨迦”,藏语意为灰白土。因城北山上有一片灰色的岩石,风化为土状。“萨” 藏语意为土。“迦” 意为灰色,故名。寺庙具有元代
在今台湾省苗栗县东北竹南镇西约二里。昔为小海港。清嘉庆末年至道光中叶商业颇盛。
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长江北岸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左径白螺山南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8监利县:白螺山在“县东南百四十五里。山皆白土,其形似螺”。在湖北省监利县东南、长江北岸,隔江与湖南省临湘市道人矶
即今山西阳城县西南析城山。最高峰海拔1951米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底柱、析城,至于王屋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东郡濩泽县: “ 《禹贡》 析城山在西南。” 《水经·沁水注》: 上涧水 “南历析城
清康熙六年(1667)改陕西右布政使司置,治所在巩昌府(治今甘肃陇西县)。辖境约当今宁夏及甘肃东南部。七年(1668)改为甘肃布政使司。清康熙六年(1667年)改陕西布政使司置,治巩昌府(今甘肃陇西县
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北白龙江注入嘉陵江处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4利州: 桔柏津 “在昭化县。杜甫诗云: 青冥寒江渡,驾竹为长桥。今昭化驿有古柏,土人以桔柏名之”。历为秦入蜀之重要津渡。《资治通鉴》
隋唐以来别称今江苏仪征、扬州市一带长江为扬子江。因扬子津及扬子县而得名。隋柳顾言有《奉和晚日扬子江应教诗》。《寰宇记》卷89润州丹徒县:“金山泽心寺在城东南扬子江。”明清时坊间刊印的路程备览之类的书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