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垄镇
即今湖北黄梅县南四十二里孔垅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湖北省黄梅县中南部。面积127平方千米。人口1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孔垄,人口1.5万。传孔氏逃荒至此,垦地围田,称孔家垄,后简称孔垄。1949年设孔垄区,1952年增设孔垄镇,1987年合设孔垄镇。2001年张河乡并入。主产稻、棉花。挑花绣、棉花麦秆画为著名传统工艺品。有轴承、棉纺、服装、印刷、面粉等厂。历为县中部农贸集市。京九与合九铁路在此会合,105国道、黄(石)黄(梅)高速公路经此,有公路通武穴市。
即今湖北黄梅县南四十二里孔垅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湖北省黄梅县中南部。面积127平方千米。人口1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孔垄,人口1.5万。传孔氏逃荒至此,垦地围田,称孔家垄,后简称孔垄。1949年设孔垄区,1952年增设孔垄镇,1987年合设孔垄镇。2001年张河乡并入。主产稻、棉花。挑花绣、棉花麦秆画为著名传统工艺品。有轴承、棉纺、服装、印刷、面粉等厂。历为县中部农贸集市。京九与合九铁路在此会合,105国道、黄(石)黄(梅)高速公路经此,有公路通武穴市。
在今浙江龙泉市城西南九十里小梅镇东大窑村。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。北宋时渐著名,至南宋和元代,已成为庞大的青瓷窑系。窑场广布于处州,以大窑瓷业最盛,所产青瓷质量最好,俗名“哥窑”、“弟窑”等。1962
在今湖南永州市东门外里许。唐僧怀素故居,今笔冢、墨池尚存。宋陶谷 《清异录》: “怀素居零陵东郊,治芭蕉亘带几数万,取叶代纸为书,号所居曰绿天。” 《清一统志》 作绿天庵。
在今福建浦城县北九十里。其北为枫岭隘。1919年《江西福建明细图》: 福建浦城县北有深阬。
在今河南鄢陵县南。据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 载:朱濞“以卒从起丰,入汉,以都尉击籍、荼”。初封为鄢陵侯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鄢陵县:朱濞城“县南有朱濞城,濞,汉初功臣,封鄢陵侯,因筑此城”。
清光绪二十五年 (1899) 置,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。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81 新平县: 英格可力驿 “有庄。光绪中叶设抚辑招徕局于此”。
在今湖北武穴市西盘塘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广济县 “大江” 条下: “ 《舆程记》,盘塘在县西三十里,对江即兴国州之富池也。” 明代捍江长堤自此起,下抵黄梅县之杨家穴。在湖南省桃源县东北部。面积83.
辽应历十三年 (963) 置,属奉圣州。治所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北六十里东城。统和中属弘州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辽应历中置,治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北东城。属奉圣州,寻属宏州。明初省。
①旧名荆南山。又名南山、南岳。俗名铜官山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二十里铜官山。岩洞绝胜,上有龙池,为古阳羡产茶处。《寰宇记》卷92宜兴县:君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旧名荆南山,在荆溪之南。《风土记》:汉时县令袁
南朝梁置,属华山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北。隋属襄阳郡。唐属襄州,贞观八年 (634) 移治废汉南县城 (今宜城市)。天宝七年 (748) 改为宜城县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宜城市。属襄阳郡。唐天
①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南玉贤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汉阳县(今武汉市汉阳区)西南有李家集。②即今湖北新洲县西北二十六里李集镇。旧属黄冈县。清光绪《黄冈县志》卷24《兵事》:同治三年(1864)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