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夏行中书省
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置,治所在西夏故都中兴府(后改宁夏路,治今宁夏银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,宁夏大部、内蒙古西部及青海、新疆部分地区。寻又于境内甘州分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。元贞元年(1295)罢宁夏行省,并入甘肃行省。
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置,治所在西夏故都中兴府(后改宁夏路,治今宁夏银川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,宁夏大部、内蒙古西部及青海、新疆部分地区。寻又于境内甘州分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。元贞元年(1295)罢宁夏行省,并入甘肃行省。
一名谒泉山。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。《水经·文水注》: “其山石崖绝险,壁立天固。……泉发于两寺之间,东流沥石,沿注山下。又东,津渠隐没而不恒流,故有隐泉之名矣。”
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开元中废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以党项部落置,治江源县(今四川松潘县北)。属松州都督府。后地入吐蕃,州废。
即今广西宾阳县南之沙河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 岭方县有宾水。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: 宾水“在 (宾) 州南三十里。源出州南上清里,北流经州东入思览江”。
西汉置,属临淮郡。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北射阳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“应劭曰: 在射水之阳”,故名。东汉属广陵郡。三国时废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复置,东晋义熙九年 (413) 废。1942年
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四十里浈山上。《元和志》卷34浈阳县:浈山“尉佗为城于此山上,名曰万人城”。
即今吉林九台市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吉林府:西北“一百六十里头道沟屯,又九台边屯”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吉林永吉县:“下九台为吉长路线主要驿站。”1932年于此置九台县。1988年改设九台市
即今广东清远市东南洲心镇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清远县东南洲心墟。
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西部坤甸一带。清乾隆四十二年 (1777) 华侨罗芳伯称王于此。清谢清高 《海录》 有专条记述。
在今陕西略阳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略阳县: 桑林戍,“ 《志》 云: 五代唐末,兴州所领有三泉、西县、金牛、桑林等戍。清泰初,兴州刺史刘遂请悉集戍兵还洛,于是散关以南城镇,无复守御,悉为蜀人所有”
即今河北张北县东北四十里白庙滩乡。民国《张北县志》卷3:白庙滩“在县北四十里,于民国二十一年五月建筑土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