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西都护府

安西都护府

唐六都护府之一。贞观十四年(640)置,治所在西州(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)。二十二年(648)徙治龟兹(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)。永徽二年(651)还治西州。显庆三年(658)又徙治龟兹。咸亨元年(670)移治碎叶镇(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西南阿克·贝希姆废墟。长寿元年(692)还治龟兹。辖境约当今阿尔泰山以西、咸海以东及阿姆河流域、葱岭东西、塔里木盆地大部地区。至德二年(757)更名镇西都护府。后复名安西都护府。贞元六年(790)地入吐番, 废。


唐都护府之一。贞观十四年(640年)平高昌后置,治西州(治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高昌故城)。二十二年取龟兹,移治龟兹国城(今新疆库车县东)。统辖安西四镇。永徽二年(651年)还治西州。显庆二年(657年)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,设濛池、昆陵两都护府。三年复移治龟兹。龙朔元年(661年)又招抚于阗以西、波斯以东十六国,置都督,督州八十,县一百一十,军府一百二十六,并属都护府。辖境东起阿尔泰山,西达西海,包有葱岭东西和阿姆河两岸诸城河。咸亨元年(670年)吐蕃侵袭,移治碎叶。武周长寿二年(693年)败吐蕃,还治龟兹。长安二年(702年)分置北庭都护府,辖境仅及天山以南、波斯以东诸城国。8世纪后为大食、吐蕃攻陷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朗陵

    一名乐陵。在今河南确山县南十八里任店镇。《魏书·蛮传》: 延兴中大阳蛮酋桓诞内属,拜征南将军、东荆州刺史、襄阳王,“治于朗陵”。即此。

  • 徐海道

    1914年依前徐州府、海州直隶州辖境置,属江苏省。治铜山县 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江苏丰县、徐州、睢宁、宿迁、沐阳、灌南、响水以北地区及安徽萧县、砀山2县地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以清末徐

  • 沙武口

    古名武口。又名沙芜口。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五十里长江北岸沙口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陂县:沙武口在“县东南五十里。上连武湖,下通大江。亦曰沙口,亦曰沙洑口,又曰武口。张舜民曰:武口在阳逻洑西北十余里”。

  • 允街县

    西汉神爵二年(前60)置,属金城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红古区花庄一带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中元二年(57)九月,“烧当羌寇陇西,败郡兵于允街”。李贤注:“允街,县名也。音铅,街音隹。属金城郡。故城

  • 龙须山

    ①在今安徽绩溪县东,接歙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绩溪县:龙须山“在县东二十里,高五百仞,周三十里。山顶有池, 四时不竭”。产龙须草,所制澄心堂纸,为文房四宝中珍品。②在今江西吉安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

  • 灵洞山

    在今福建武平县西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汀州武平县有灵洞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2汀州《景物下》:灵洞山“在武平县。下有灵石、汤泉。大洞三十六,小洞二十八”。

  • 高振岭

    在今广西桂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桂平县: 高振岭 “在府北百余里。成化二年,韩雍讨大藤峡,登岭督战处”。

  • 千秋台

    在今河北高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高邑县:千秋台在“县南二里。稍西北有观星台,又有将台,皆高耸可登玩。李氏曰:三台冈阜相连,好事者为之名也”。

  • 沈水

    ①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河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广汉县有“沈水”。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:建武十一年(35),岑彭伐公孙述,“辅威将军臧宫与公孙述将延岑战于沈水,大破之”。②即潏水。今陕西泬水。古水名。(

  • 窝卜

    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北窝堡乡。清康熙四十九年 (1710) 置窝卜土百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