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沟镇
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五里。明崇祯八年(1635) 筑城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宜沟,人口 8850。因宜师沟流经此地得名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87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汽车配件、木器、面粉等厂。京广铁路、107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清光绪和慈禧行宫。
在今河南汤阴县南二十五里。明崇祯八年(1635) 筑城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河南省汤阴县西南部。面积151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宜沟,人口 8850。因宜师沟流经此地得名。1958年建公社,1984年改乡,1987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汽车配件、木器、面粉等厂。京广铁路、107国道经此。古迹有清光绪和慈禧行宫。
①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。《新唐书·朱泚传》:兴元初,“张光晟以精兵壁九曲,距东渭桥十里,密约降于晟”。②指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湾曲处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睿宗时,“杨矩为鄯州都督,吐蕃遣使厚遗之,因请河西九
在今广东从化市西南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:从化县有“龟咀墟”。
即今四川巴中市西南恩阳镇。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仪阆县治此。同年改名恩阳县。
一名阿足洞。俗名阿脚洞。在今贵州大方县西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大定府》 引《贵州通志》:“石径纡回,奇险难入,洞口一潭,颇深广。以筏度入,数十里中,可藏万人。”
清乾隆年间建旗,属黑龙江将军。其后驻地在阿拉坦额莫勒镇。据 《东三省纪略》卷5: 新巴尔虎 “昔日在外兴安岭北麓游牧,嘉庆间渐向南徙,遂成部落。因其言语与陈巴尔虎相通,故名巴尔虎。新编入旗,故曰新巴尔
在今山西潞城县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上党郡潞城县: “有黄阜山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15潞城县: “黄阜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。刘聪将綦毋刿败晋将崔恕于黄阜。”
又作乞母泥窝集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西,比腊河上游。清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 卷24: “乞母泥窝集,在必占窝集东北三百里,又北三百里,为格连窝集,皆连山绵亘,落叶浮土,人迹罕到。自此而东至海滨
①即今北京市丰台东二十二里海慧寺。明嘉靖十四年 (1535) 建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90:“海会寺,穆宗受釐之地。万历增修,极其宏丽,今则零落无存矣。”②在今山西阳城县东三十里大桥村。《清一统志·
亦作锡家山。在今四川江安县南夕佳山镇坝上村南二里。明末湖北移民黄应江迁此定居时始建。清代至民国间又多次扩建。有房舍一百零八间,呈四合院式。以正厅为中心,分成十八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,雕饰精巧。院落间还有
即今江西宁都县东南二十里赖坊。明嘉靖《赣州府志》 卷6: 宁都县有赖坊铺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0宁都县图: 南有赖坊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