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屯氏河

屯氏河

黄河下游故道之一。西汉元封后,黄河北决于馆陶(今河北馆陶县),分为屯氏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馆陶县:“河水别出为屯氏河,东北至章武(今河北沧县东北)入海。”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元帝永光五年,河决清河灵鸣犊口(今山东高唐县南),而屯氏河绝。”又《水经·河水注》 中仍有屯氏河故渎,下游又支分为屯氏别河故渎,别河又支分为南北二故渎,其经行路线与元封、永光间的故道不尽相同,当系永光后决徙所形成,其遗迹至今犹散见于山东、河北两省接壤处各县境内。后隋炀帝开永济渠,其在今山东境内一段(即今卫河),一部分即利用屯氏河故道修浚而成。


古水名。黄河下游故道之一。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年)堵河水决口瓠子以后不久,又于今河北省馆陶县北决,分为屯氏河,流经魏、清河、信都、勃海四郡,约在今东光县境归入正流,全长 1500 里。屯氏河与黄河正流分水达七十年之久(《汉书·沟洫志》)。永光五年(前39年)河水又在灵县鸣犊口(今山东高唐县南)决口,屯氏河遂淤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延庆州

    明隆庆元年(1567)改隆庆州置,直隶京师。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延庆县地。清属宣化府。1913年改为延庆县。明隆庆元年(1567年)改隆庆府置,治今北京市延庆县。辖境相当今延庆县地。

  • 内管水

    即今广东连平县东大埠河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内管水“在连平州东四十里。源出江西龙南县界,南流经内管,出大席水口,至长宁县界入新丰江”。

  • 石夷门

    又名石门。在今浙江桐乡市西二十里石门镇。春秋时,吴拒越,垒石为门,谓之石夷门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),“张景超引兵攻杭州,败李藏用将李强于石夷门”。即此。在今浙江省桐乡市西石门镇。相传

  • 西柴里

    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安二年(372)四月,“徙海西公于吴县西柴里,敕吴国内史刁彝防卫,又遣御史顾允监察之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苏州市。东晋咸安二年(372年)徙海西公司马奕于此。

  • 郧州

    一作䢵州。 北周大象初改安州置, 治所在安陆郡安陆县 (今湖北安陆市)。寻复为安州。北周大象初以安州改置,治安陆县(今湖北安陆市)。辖境约今湖北省安陆、云梦、孝感等市县一带。不久复名安州

  • 泰和街

    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振太乡驻地。原名草皮街。傣语名太和街。“太” 为棉花,“和” 为箐,意即箐边种过棉花。1916年设草辟县佐。1919年改名泰和县佐。

  • 上流井

    在今四川简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简州:上流井在“州北十里。产盐。有盐课司”。

  • 申口

    在今陕西旬阳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宝应元年(762),来瑱与副使薛南阳“追擒(裴)茙于申口”,即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洵阳县:“东有申口镇城。”在今陕西省旬阳县境。唐宝应元年(762年),薛南阳追擒

  • 丘卢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淡邈

    又作杜怀、打歪、打回。即今缅甸南部之土瓦。为古代从今泰国西通大海的重要港口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 有专条记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