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等处行中书省
明洪武二年(1369)改河东山西道宣慰司置,治所在太原府(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。九年(1376)改置山西布政使司。
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以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改置,治太原路(治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全省。九年改山西布政使司。
明洪武二年(1369)改河东山西道宣慰司置,治所在太原府(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。九年(1376)改置山西布政使司。
明洪武二年(1369年)以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改置,治太原路(治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全省。九年改山西布政使司。
明嘉靖七年(1528)置土巡检司,属思恩军民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。清属思恩府。1916年与都阳、兴隆土司合并置屏山县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。后废。
在今江苏赣榆县南。《魏书·地形志中》:武陵郡洛要县“有武陵城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赣榆县: 武陵城在 “县南五十九里。萧梁时,侨置齐郡于此。……魏收 《志》: 梁置高密县,魏改曰洛要,其地有武陵城,
即今江西湖口县东南文桥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3九江府湖口县:“出东门,至距城三十里之文桥。”
东汉建安二十年(215)分汉中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西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石泉县至安康市间汉水流域一带。三国魏改名魏兴郡。隋大业初复改金州为西城郡,治所在金川县(今安康市)。唐初又改
即��矶山。 今安徽芜湖市西南、 无为县东长江西岸蛟矶山。 《舆地纪胜》 卷18太平州: ��矶,“在芜湖县西南七里大江中。上有旧宁渊观”。因江
在今河南登封市北。为嵩山之东部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元封元年(前110),“亲登嵩高。……其令祠官加增太室祠”。注:韦昭曰,“嵩高山有太室、少室之山,山有石,故以名云”。在河南省登封县北。嵩山之东峰。古
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“王廷瞻抚蜀时,尝遣副将吴子忠击破丢骨、人荒、没舌三砦,诸酋乃降。”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南。明万历六年(1578年),杨一桂言人荒等寨屡为边患,即此。
明属福州府闽县。在今福建长乐市西南玉田镇。
在今山西和顺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和顺县:万水泉“在县东六十里,流合漳水”。
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五十里东临溪镇。元置白际岭巡司于此。明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