岭南节度使
唐方镇名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置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司,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经略使之一。开元后治所在广州 (今广东广州市)。直辖广管诸州县,相当今广东大部分地区,兼领桂管、邕管、容管、安南四管之地。咸通三年 (862) 分为东西两道。
唐方镇名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置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司,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经略使之一。开元后治所在广州 (今广东广州市)。直辖广管诸州县,相当今广东大部分地区,兼领桂管、邕管、容管、安南四管之地。咸通三年 (862) 分为东西两道。
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玄宗纪》:开元十四年(726),玄宗“猎于方秀川”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。《旧唐书·玄宗纪》:开元十四年(726年)“幸寿安之方秀川”,即此。
西汉天汉四年(前97)以蜀郡西部置,治所在青衣县(今四川芦山县。一说今名山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雅安、芦山、宝兴、天全、荥经、名山等市县地。东汉延光元年(122)改为蜀郡属国。
清置,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东捷米尔利克河与察林河汇合处南岸。清祁韵士《西陲要略》卷1: “由锡伯卡伦接连迤西转南而东,大小卡伦十七处: 特穆尔里克、特穆尔里克渡口……额鲁特领队大臣专辖。”
即今浙江兰溪市东北香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金华府》 “平渡镇” 条下: “又香溪镇,在县北三十里。元置灵泉乡巡司。”(1)古镇名。在今浙江省兰溪市北。元于此置巡检司,明设税课局。(2)今镇名。在浙江省兰溪
亦作牟尼包座寺寨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牟尼乡南包座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置包子寺寨土千户。
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。清设州同于此,故名。
唐乾元二年 (759) 改安丘县置,属密州。治所即今山东安丘市。五代梁开平二年 (908) 复名安丘县。后唐同光初又改辅唐县,后晋天福七年(942) 改为胶西县。古县名。唐乾元二年(759年)改安丘县
又作土温、桃温、屯河。即今黑龙江省伊春市东汤旺河,为松花江支流。源出小兴安岭,东南流入松花江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太祖别军取麻产家属,……陶温水民来附。”古水名。陶温,又作涛温、土温;陶温水又名屯河。
北宋初置,属沧州。在今河北青县东。为沿边戍守之地。政和三年(1113)改为海清砦。
南宋绍定元年 (1228) 改黔州置,治所在彭水县 (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彭水、黔江等县地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废。南宋绍定元年(1228年)升黔州置,治彭水县(今重庆彭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