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峆㠠山

峆㠠山

又作蛤蠦山。 在今山东烟台市西南。 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谓峆㠠山 “在福山县南”。 《明一统志》 卷25登州府: 峆㠠山 “在福山县南三十里, 连栖霞县界。 山势嵯峨, 草木畅茂, 上有峆㠠寺及圣水一泓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国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宁国府置,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宣城县(今安徽宣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宣州、宁国、芜湖、南陵、泾县、旌德、黄山等市县地。明初复为宁国府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宁国府置,治宣

  • 东人山

    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3静江府:东人山“在阳朔县东。其形如冠带而拱揖。县西一里有石如人冠带, 西向而坐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阳朔县:东人山在“县东南二十里。石形如人,东向,其下有三十

  • 邛海

    古名邛池泽、邛河。在今四川西昌市东南。清乾隆《西昌县志》:“邛池亦名邛海, 治东南十五里。周围四十余里,澄澈可鉴。东南西三面环山,深不可测,西流二十余里, 东转达安宁河。”在四川省西昌市区东南。《汉书

  • 炉河

    又名折多河、瓦斯沟河。在今四川康定县中部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3: “泸河源出折多山西南。东流七十里至炉。” 此水有南、北二源: 北源名雅拉河 (雅拉沟河),源出大炮山 (海拔4904米);西源名

  • 太子河

    浑河支流。在今辽宁东南部。上游北太子河北新宾满族自治县南,南太子河出本溪县东,在北甸附近汇合,西流经本溪市、辽阳市,至海城市境入浑河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东京辽阳府:东梁河“又名太子河,亦曰大梁水”。《

  • 茂湿山

    亦名湿山。在今四川茂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茂州: 茂湿山在 “州北十二里。林木茂密,常有岚气。《益州记》: 江至湿坂而稍大,即此也。唐贞观中,因山

  • 汉沽镇

    在今天津市汉沽区,位于蓟运河东岸。清属宁河县,有把总驻此。1949年解放后析置汉沽镇(县级)。1954年改设汉沽市。1962年撤销汉沽市,改设汉沽区,划归天津市管辖。旧镇名。1949年改汉沽特区置(县

  • 河东赕

    宋大理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洱海东岸。辖境包有今云南突川县地。元改河东县。

  • 皂洼勒

    即今新疆墨玉县西南扎瓦乡。《清一统志·和阗》:皂洼勒台“又名哈喇哈什台,和阗底台西七十里”。

  • 宁远水

    俗名大河。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7吉阳军:宁远水,“《元和志》云,去废宁远县一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