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峰
即今福建泰宁县西北峨眉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泰宁县: 峨眉峰 “在县北五十里。周围数十里,高数千丈。类蜀之峨眉”,故名。
在福建省泰宁县西北部。属杉岭。由凝灰岩、安山岩构成。西北—东南走向。主峰海拔1714米。因山势陡峭,奇秀可比美四川峨眉山而得名。林木繁茂,多珍稀树种。海拔630~1100米。有纯杉林分布。产中药材,有华南虎等珍稀动物。
即今福建泰宁县西北峨眉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泰宁县: 峨眉峰 “在县北五十里。周围数十里,高数千丈。类蜀之峨眉”,故名。
在福建省泰宁县西北部。属杉岭。由凝灰岩、安山岩构成。西北—东南走向。主峰海拔1714米。因山势陡峭,奇秀可比美四川峨眉山而得名。林木繁茂,多珍稀树种。海拔630~1100米。有纯杉林分布。产中药材,有华南虎等珍稀动物。
南朝宋改河阳县置,为东河阳郡治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五十六里,洱海东岸大成村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东晋改河阳县置,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南。为东河阳郡治。南朝梁末废。
明洪武十一年(1378)置,属中都留守司。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北五十里。后废。明洪武十一年(1378年)置,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北。属定远县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广安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顺庆府》:拟岘亭“在广安州西二里。安张商英有诗”。
①故石门峡东塔之嘴。北宋元符元年(1098)建筑,赐名,属怀德军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黄铎堡乡西。金废。②北宋政和七年(1117)置,属震武军。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境。③南宋置,属泸州。在今四川纳溪县
①唐天宝中置,属妫州。治所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后废。②金明昌六年(1195)改怀来县置,属德兴府。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(沙城)东南旧怀来(已没入官厅水库)。元复名怀来县。古县名。(1)唐天宝中析怀戎县置,
即今甘肃西部之陶勒河、北大河。有二源、皆出祁连山: 西源名洮赉河,东源名洪水河,东北流至酒泉市东北合流,又会清水河,东北出长城,经金塔县北流,与黑河合而入于居延海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: “洮赉河
在今江西南丰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军一》: 盘湖岭 “在南丰县南八十里。亦江西福建之分界。一名盘湖隘,有湖若盘。一名大岭,以径宽广,故名”。
即龟兹国。都延城,即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。即“龟兹国”。
在今湖北阳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兴国州: 朝天堤 “在州西五里古龙关下。永乐间,知州樊继修筑。今亦名樊公堤”。
在今浙江义乌市南二十五里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榖水又东径乌伤县之云黄山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