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崇善寺

崇善寺

①在今山西太原市东南隅。创建于唐。初名白马寺,后改名延寿寺。明代又改名崇善寺。原在旧城外,明洪武初扩建太原城,寺地划入城内。洪武十四年 (1381) 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为荐其高皇后,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,建大雄宝殿、大悲殿等。清同治三年 (1864) 大部建筑毁于火灾。现存崇善寺的局部,包括山门、钟楼、东西两厢和大悲殿,亦自成格局。殿宇和塑像皆明初遗物。

②亦名贝尔庙。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内。清乾隆八年 (1743) 由阿巴哈纳尔旗 (俗称贝子旗) 巴拉吉日道吉贝子和巴拉朱尔伦德布一世活佛主持修建,因名贝子庙。又因活佛曾得 “班智达”,意即总明的布教者称号,又名 “班智达葛根庙”,乾隆赐今名。历有兴建,有朝克钦等七大殿、五活佛殿、五佛塔、三十多个庙仓及两千多住宅,殿内有大量的壁画,为清代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。


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隅。始建于唐。初名白马寺,后改延寿寺、宗善寺,明改今名。明洪武十四年(1381年)晋恭王朱㭎为荐其母高皇后,在旧寺基础上扩建,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,规模宏伟。当时既为佛寺,又为皇家祖庙。清同治三年(1864年)大部被焚,现存山门、钟楼、大悲殿和东西两厢。殿内塑像完好无损。寺内保存大量宋、元、明版佛教藏经和两套500多年前的壁画临摹本,三尊明初泥塑贴金菩萨立像,均为珍品。门前有明洪武时铸造铁狮一对,神姿威猛,为明代狮兽中的佳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祖厉县

    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会宁县西北郭城驿乡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“应劭曰: ‘祖音置。’ 师古曰: ‘厉音赖。’”东汉属武威郡。西晋废。今废址犹存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会宁县西北郭城。属安

  • 大虫岩

    在今广西博白县南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108博白县:大虫岩“在县南百余里,临大江。常有虎伏其下”。

  • 芙容圩

    旧芙蓉湖。在今江苏武进县东、无锡市西北、江阴市南。广袤数十里。明宣德中周忱于湖北筑堤阻止江水流入,四周开渠排水,开辟农田三万七千亩,称为芙蓉圩。

  • 西安清真寺

    俗名东大寺,又名化觉寺。在今陕西西安市城西北隅化觉巷。创建于唐。历经明、清各代重修。寺内有唐天宝元年(742)创建该寺碑记及明嘉靖五年(1526)重修碑记各一座。寺院分四进院。明建大殿为寺内主体建筑,

  • 大人山寨

   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恩平县:大人山寨“在县西三十里,瑶寨也。《志》云,县境瑶山凡七”。

  • 忽鲁八兴站

    元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格林河口东北。明作虎把希站。

  • 西宁县

    ①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)分临汝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崇仁县南六十三里。因西宁水得名。西晋末废。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复置,属巴山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入崇仁县。②东晋成帝时置,属西平郡。

  • 可木卫

    又作可木河卫。明永乐十年(1412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科木地方。后废。明永乐十年(1412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科木附近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谢家塘市

   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四里谢塘镇。清光绪 《上虞县志》 卷18: 谢家塘市 “在县 (旧治丰惠镇) 北五十里”。

  • 张家庄

    即今河北饶阳县北东张岗乡。清乾隆《饶阳县志》卷上乡村:北“二十五里曰东、西张家庄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定兴县城西南部。张家庄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5400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毛毯加工厂。北裴公路经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