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谿
又名干沟。春秋楚地。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,与城父集相近。《左传》:昭公六年(前536),“令尹子荡帅师伐吴,师于豫章,而次于干谿”。即此。
又名干沟。春秋楚地。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,与城父集相近。《左传》:昭公六年(前536),“令尹子荡帅师伐吴,师于豫章,而次于干谿”。即此。
元大德元年(1297)升宁都县置,属赣州路。治所即今江西宁都县。明洪武二年(1369)降为宁都县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复升为宁都州,直隶江西省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宁都、瑞金、石城等县地。1912年降为
即今浙江常山县西南球川镇白鸽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常山县: 宝盖洞 “在县西五十五里球川之上。正德七年以姚源盗起,置戍于此”。
自安徽水家湖(今长丰县)至蚌埠(今蚌埠市)。全长61公里。为淮南铁路支线。 日伪于1944年修建。因接通津浦、淮南两线,故亦称水蚌联络线。
即今江西会昌县西北九十里白鹅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9:会昌县西北有白鹅墟。
在今湖北广水市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德安府》: 宝林寺 “前临大河,基周数里。后有松、栗二坪,木皆参天。宋、元皆有碑碣。明洪武间赐名正觉寺”。
在今广西鹿寨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洛容县: 高天砦 “在县东。自砦而东百二十里至平乐府修仁县。旧为盗贼出没处”。
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襄垣县:小漳水在“县西北六十里。源出沁州流入境,合于涅水,亦谓之铜鞮水”。
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济宁州:两城山,“《志》云: 以山夹如城而名”。
1941年改安南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晴隆县。清咸丰 《兴义府志》 卷11载: 晴云山在县西五里,“崔巍峭拔,为县治诸山之祖脉”。俗呼为晴龙山。县以此山得名。在贵州省西南部。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
在今河南新野县东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 哀帝下诏曰: “以黄邮聚户三百五十益封莽。” 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 “令彭率傅俊、臧宫、刘宏等三万余人南击秦丰,拔黄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