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平远县

平远县

①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由广东之程乡、兴宁,福建之武平、上杭,江西之安远等县地析置,属江西赣州府。治所在林子营(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)。四十二年还闽、赣地,止以兴宁、程乡地置县,属潮州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平远县:“以接壤于武平、安远,因名。”清属嘉应州。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4年迁大柘镇(即今平远县治)。

②清同治十二年(1873)置,属固原州。治所在下马关(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)。1913年改名镇戎县。

③1913年改平远州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。1914年因与广东省平远县重名,改名织金县。


(1)古旧县名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下马关(平远)。属固原州。1914年因与广东、贵州两省平远县重名,改名镇戎县。(2)旧县名。1913年由平远州改置,治今贵州省织金县驻地城关镇。因与广东、甘肃两省平远县重名,1914年更名织金县。(3)今县名。在广东省东北部,邻接江西、福建两省。属梅州市。面积 1432 平方千米。人口25.1万。辖16镇。县人民政府驻大柘镇。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析闽之武平、上杭,赣之安远,粤之兴宁三邑边地并程乡县豪居都置县,治仁居,属江西赣州府。因介于平武、安远二县之间,各取一字名平远。亦有“平定远方”之意。嘉靖四十二年还闽、赣三县地,分程乡之义化、长田、石窟三都及兴宁大信一里入平远县,属潮州府。清初仍之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改属嘉应州。1914年属潮循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兴梅专区。1951年大信一里还归兴宁县,1952年并入蕉岭县,属粤东行政区。1954年复设县,迁治大柘镇。1959年并入兴宁县,属汕头专区。1961年恢复平远县,仍属汕头专区。1965年改属梅县专区,1970年属梅县地区,1988年改属梅州市。山地地形。地表起伏大,自北向南分属差干河、柚树河、石正河谷地。西北部的项山甑最高,海拔 1529.8 米。河短流急,富水力资源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甘薯,还产花生、大豆、木薯、烟草、茶叶和水果。多马尾松、杉、荷、樟、毛竹等和油茶、油桐,为省重点用材林和油茶生产基地。特产香菇、黑木耳、锅笃茶、南台酒。矿产以铁、煤和石灰石储量较大。工业主要有液晶、电力、采煤、化学、机械、建材、林化、食品、造纸等。多小水电站,是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。205国道和平松、平三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石正凌风塔。南台山、五指石为旅游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凤栖郡

    隋义宁元年(617)置,治所在麟游县(今陕西麟游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县和甘肃灵台县地。义宁二年(618)改名麟游郡。隋义宁元年(617年)置,治麟游县(今陕西麟游县西)。辖境约今陕西省麟游县一带。

  • 子岭关

    一名岭子关、关子岭镇。明置,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四十里关子岭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介休县:子岭关“县东南六十里,路出沁源县,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”。

  • 元辰山

    即今江西都昌县北苏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1南康军都昌县:元辰山,“道书第五十一福地。又名苏山,晋苏耽居此”。

  • 海盐县

    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在今上海市金山县(洙泾镇) 东南三十一里张堰镇南。西汉末县城沦于柘湖,徙治武原乡 (今浙江平湖市东)。东汉永建二年 (127) 又陷为当湖,徙治故邑城 (今平湖市乍浦镇东南海中)。

  • 博望苑

    ①西汉都城长安苑囿。在今陕西西安市北未央宫西南。《汉书· 戾太子传》: 元狩元年 (前122),太子 “及冠就宫,上为立博望苑,使通宾客,从其所好”。颜师古注: 博望,“取其广博观望也”。又 《成帝纪

  • 策达雅驿

    清光绪年间置,在今新疆轮台县东策云乡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81轮台县: 策达雅驿“一名策特尔。回语谓毡庐也。旧曾安营于此,故名”。

  • 莫邪岛

    即今山东荣成市东南镆鎁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蓬莱县: 莫邪岛 “昔人捕鱼于此,得宝剑,因名”。光绪 《登州府志》 卷3: “岛旁居人多慕姓,疑是慕家岛之转音也。”

  • 桃洪坝

    亦作陶洪坝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南。《明史·侯良柱传》: 崇祯二年 (1629),“总督朱燮元遣贵州总兵许成名复赤水卫,(奢) 崇明、(安) 邦彦以十余万众来争。成名还永宁,贼追之锐甚。良柱偕监军副使刘可训

  • 封父

    夏、商诸侯国。在今河南封丘县西。《左传》: 定公四年 (前506),“分鲁公以大路、大旂,夏后氏之璜,封父之繁弱”。杜注: “封父,古诸侯也。” 《礼记· 明堂位》: “崇鼎、贯鼎、大璜、封父龟,天子

  • 白云站

    元置,属静江路。在今广西兴安县北灵渠北岸。明改为驿。元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北灵渠北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