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寿陂
即延寿溪。在今福建莆田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莆田县:“北七里有延寿陂,溉田四百余顷,建中年置。”
即延寿溪。在今福建莆田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莆田县:“北七里有延寿陂,溉田四百余顷,建中年置。”
明洪武二年(1369)改奉元路置,治所在长安、咸宁二县(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彬县、周至以东,铜川、韩城以南,镇安、山阳、商南以北地。清时缩小,相当今周至、铜川、渭南、宁陕等县市间地。明、清两
北周置,治所在枹罕县(今甘肃临夏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、广河、东乡、永靖等市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初又改河州为枹罕郡。唐初复为河州。北周置,治枹罕县(今甘肃临夏市)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大业三
在今安徽天长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天长县:汊涧河“在县西四十五里山间,三处于此合流, 由县东北入于五湖”。
即溇水上游。在今湖北鹤峰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山河“在鹤峰州境。众山溪会流,东入澧州安福县界。即溇水之上流”。
唐方镇名,简称淮西。至德元年 (756)置淮南西道节度使,治所在颍川郡 (今河南许昌市)。乾元元年 (758) 移治郑州 (今河南郑州市),次年移治寿州 (今安徽寿县),上元二年 (761) 移治安州
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东北莲花洋中之普陀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 11 庆元府: 梅岑山 “在昌国县。四面环海,高丽、日本、新罗、渤海诸国,皆由此取道,守候风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定海县: 补陀落迦山
亦作新石铺。即今四川简阳市南新市镇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简州: 新市铺 “在州南二十里”。
一作大口镇。即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大口乡。明弘治《偃师县志》卷1:“大口店,在县西南四十里。”
金置,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西南大有屯附近固木纳城。《金史·宗尹传》:“授世袭蒲与路屯河猛安,并京管谋克。”
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3渭南县: 明光原 “亦曰新丰原。后魏置南新丰县于原西偏。隋开皇中,以原上乏水,移县于今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