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兴郡
①十六国西燕慕容永置,治所在阳阿县 (今山西晋城市北四十里大阳镇)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废。和平五年 (464) 复置,永安中又废。
②南朝陈太建十年 (578) 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。隋初废。
十六国西燕慕容永析上党郡置,治阳阿县(今山西晋城市西北大阳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晋城市西北一带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省。和平五年(464年)复置。永安中又省。
①十六国西燕慕容永置,治所在阳阿县 (今山西晋城市北四十里大阳镇)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(448) 废。和平五年 (464) 复置,永安中又废。
②南朝陈太建十年 (578) 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。隋初废。
十六国西燕慕容永析上党郡置,治阳阿县(今山西晋城市西北大阳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晋城市西北一带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省。和平五年(464年)复置。永安中又省。
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改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。元末明玉珍改为镇南宣抚司。
或作布尔都庙。即今内蒙古正镶白旗西北布日都苏木。1946年察哈尔左翼正白旗(1949年正名为正白旗)迁驻于此。1950年为正白镶白联合旗驻地。“布日根”,蒙古语意为绿洲淀。1956年正白镶白联合旗改称
唐置,在今陕西泾阳县东。北宋废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泾阳县东。属泾阳县。北宋废。
唐汴州城南门。在今河南开封市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中和四年 (884),朱温围攻李克用于汴州城内上源驿,“克用登尉氏门,缒城得出”。唐汴州城(今河南开封市)南门。因南与尉氏县相通得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中
亦名斜谷水。即今陕西岐山县南渭水南岸支流桃川河、石头河。源出太白县南太白山,东北流至岐山县南入渭河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“斜水通渭。”《清 一统志·凤翔府一》: 斜水 “在岐山县南。自汉中府褒城县流径
在今江西樟树市城内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37临江府:化梭亭“在府治东北三十里清江镇。晋陶侃渔于雷泽,得织梭挂壁间,一日雷电,梭化为龙而去。后人遂作亭于陶母墓前”。
在今河南开封市内东南繁塔前。俗名繁塔寺。五代周显德年间建天清寺,又名白云寺。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改今名。永乐、天顺年间修葺。明末兵毁。清顺治年间重修。
即今江西新干县东南城上乡。南宋绍兴中于此置杯山巡司,寻废。明、清复置巡司于此。
唐置,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骆谷口。元稹有 《骆口驿诗》。
一作仑头。汉西域国名。国都在今新疆轮台县南柯龙克沁遗址。西汉武帝时为贰师将军李广利所灭。《汉书·李广利传》: “贰师后复行,兵多,所至小国莫不迎,出食给军。至轮台,轮台不下,攻数日,屠之。” 置使者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