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涧水
即昌谷。今河南洛宁县东北、宜阳县西之连昌河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又东有昌涧水注之。水出西北宜阳山,……南注于洛。”
即昌谷。今河南洛宁县东北、宜阳县西之连昌河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 “又东有昌涧水注之。水出西北宜阳山,……南注于洛。”
西汉文帝二年 (前178) 改河间郡置,治所在乐成县 (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献县及泊头市等地。东汉初并入信都国,永元二年 (90) 复置。辖境扩大,相当今河北雄县及大清河以南,南运河
西魏大统十三年 (549) 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。北周移武都郡治此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名虢县。古县名。西魏大统十三年(547年)置,治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镇。属武都郡。
①西汉高帝置,为清河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 (葛仙庄) 东南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属清河国。北魏移治今山东临清市东北。隋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,永昌元年 (689) 移治永济渠东孔桥 (今清河县西南),开
在今江西东乡县西北十里。明初置巡司于此,正德中裁。
隋开皇十五年(595)置,属藤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四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8大宾县:“以县西北宾水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永平郡。唐属浔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入桂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五年(595年
唐方镇名。乾元二年 (759) 置,治所在郑州 (今河南郑州市)。领郑、陈、亳、颍四州。上元二年 (761) 废。唐方镇名。乾元二年(759年)置,治郑州(今河南郑州市)。上元二年(761年)废。
即今河北元氏县北二十里因村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元氏县图:北有因村镇。
①北宋置,属南海县。即今广东佛山市。明嘉靖时移五斗口巡司治此,清已为全国四大镇之一。1912年移南海县治此。1949年改为佛山市。向为交通孔道,商业繁盛,旧为我国四大镇之一。②即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
在今陕西富县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鄜州:马尾崖“高数十丈。崖畔水流,遥望如马尾,因名。或云,即马翅谷也。宋绍兴中,李永奇谋南归,金人贼杀之于此”。
即今辽宁阜新市东北新邱区。京奉铁路有支线 (新邱铁路) 通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