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晋城县

晋城县

①西晋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左州镇。南朝宋属晋兴郡。隋废。

②西魏改西充国县置,属金迁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。隋开皇初属隆州,三年 (583) 治所西移,亦在南部县西北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巴西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为晋安县。

③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建州。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44晋城县: “以三国分晋地后,封晋君于此,故曰晋城。” 六年 (623) 属盖州,贞观元年 (627) 为泽州治。天祐二年 (905) 改丹川县。五代唐复名晋城县。明洪武初废。1914年改凤台县复置,属山西冀宁道。治所即今晋城市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1983年改设晋城市。


(1)古县名。西魏以西国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南部县西北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治所西移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为晋安县。(2)古旧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由丹川县析置,治今山西省晋城市。属盖州。天祐二年(905年)改为丹川县。五代唐复名晋城县。明洪武初废入泽州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升泽州为泽州府,置凤台县为府治。1914年改凤台县为晋城县,治今市。1983年撤销,改设晋城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日落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棠州治。治所在今老挝甘蒙省东北甘结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老挝甘蒙省甘吉。属安南都护府棠州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引贾耽《边州入四夷道》:“自驩州西南三日行,度雾温岭,又二日至棠州日落县。”

  • 大县

    即大要县。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宁县东南。东汉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北地郡大��县注:师古曰:“��即古要字也, 音 一遥反。”

  • 菊潭县

    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郦县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因县界内菊水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南阳郡。唐初废。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复置,移治今内乡县北六十里。五代周

  • 锭钩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,西南距北寮半岛奎壁山约六里。清高拱乾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锭钩屿“屿产紫菜,澎民常往采焉”。

  • 滩山

    即今浙江嵊泗县西海中黄盘洋之滩浒乡 (滩浒山)。《郑和航海图》 有滩山、许山。后合而为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定海县: 滩山 “在昌国故县北海中。又有册子、长涂、三姑、许山等山。……与嘉兴、松江海防相

  • 马西支线

    又称西佐支线。为京汉铁路支线。自今河北邯郸市南马头西至峰峰(即西佐)。长20.6公里。今为马磁线的一段。

  • 八七会议会址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东北部鄱阳街139号。为一幢西式三层楼房。1927年8月7日,中共中央在此召开紧急会议,结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,确定了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

  • 历亭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(596)分武城县置,属贝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武城县东。大业初属清河郡。唐属贝州。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(696)移治今武城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6历亭县:“遥取汉历县为名。”元至元二年(1265)废

  • 美化村

    即今河北藁城市南三十二里梅花镇。清康熙 《藁城县志》 图: 南有美化村。

  • 故城河

   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南五十里。古名寿河,即涧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: 故城河 “河东入射阳湖,西南连黄浦。明宏治间尝浚之,以达盐城、高邮、宝应、兴化诸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