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普定县

普定县

元置,属普定路。治所在今贵州安顺市东旧州镇。明初省入安顺州。清康熙十一年 (1672) 改普定卫复置,为安顺府治。治所即今安顺市。1913年移治废定南所 (今普定县),属贵州贵西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载: “普定路。本普里部,归附后改普定府。” 是普定府因普里部为名。据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贵州卷: 普定取 “普里底定”之义。


在贵州省中部偏西。属安顺市。面积1091.6平方千米。人口39.9万。辖4镇、7乡(含4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蒙古宪宗七年(1257年)于今安顺市东部置普定万户,普定之名作为行政区域名始此。元至正十一年(1351年)置习安州,治西堡寨(今县西马场镇)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省习安州,并入安顺州;十九年于县东境置十二营长官司(今县东十二营),于西境置西堡长官司(今马场镇),均属普定卫。崇祯三年(1630年)于蜡尔里设定南千户所(今县城)。清康熙十一年(1672年)置普定县,为安顺府治。1912年撤县入安顺府。1913年废安顺府置安顺县,恢复原普定县,迁治定南所,即今治,隶属黔西道(1914年改贵西道)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49年属安顺专区。1966年划抵簸、大用、索考三公社归六枝特区。1970年属安顺地区,2000年属安顺市。地处黔中山原丘陵西部,喀斯特地貌发育。乌江(此河段称三岔河)流贯中部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烤烟,并产茶叶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铜、石膏、铅锌、硅石、大理石、高岭土等。工业有机械、建材、酿造、发电、食品等。贵昆铁路经西南边缘。黄安公路纵贯中部。有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、白岩脚洞古人类文化遗址、平讼摩崖、玉真山古寺等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巩留县

    1932年析伊宁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巩留县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西部。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。面积 4528 平方千米。人口16万,有哈萨克、汉、维吾尔、回、锡伯等民族,其中哈萨克族占30.0%、

  • 海子河

    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固原州: 海子河 “在州西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三清湖

    在今福建漳平市北。明嘉靖《漳平县志》卷2:三清湖“地名鱼龙津,在和睦里。自高山发源,涌为石湖,瀑布而下,叠联三潭,白漈渌湖,风凉景幽,相传有龙踪仙迹”。

  • 平朔城

    在今甘肃金塔县东北鼎新镇北约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肃州》 “毛目城”条下:“又有平朔城,在城北二百二十里。二城皆周一里,相传皆元时守御,属威远卫。”

  • 苞桥

    亦作泡桥。在今江苏沛县西跨泡水 (今丰水) 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(450),魏将 “步尼公遇 (嵇) 玄敬,引兵趋苞桥,欲渡清西,沛县民烧苞桥,夜于林中击鼓,魏以为宋兵大至,争渡苞

  • 平城山

   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58恩州阳江县:“恩平江自州界平城山流经县东,下入新会县界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89南恩州:平城山“在阳江县东旧恩平县西北”。

  • 犁壁山

    即今江西万年县西南崎壁峰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饶州府万年县: 犁壁山 “在县 (今青云镇) 南。四围突起,盘旋如壁,一名挂榜山。正德中,参政吴廷举平姚源贼驻师于此”。

  • 三嶷山

    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北三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河东郡桑泉县有“三嶷山”。《寰宇记》卷46临晋县:三嶷山“三山鼎足,因名”。古山名。即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北大嶷山、小嶷山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其山“三山鼎足,因名

  • 东台

    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宁阳县“青川村”条下:东台“俗名梁王点军台”。

  • 鼎足山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东南十五里,即菟头山。《晋书·慕容德载记》: 慕容德 “北登社首山,东望鼎足”。即此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青州府临淄县“牛山” 条下: “其相接者曰菟头山,一名驼头山,又名鼎足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