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度寺
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普庆前巷35号。原为元太乙神坛。明为南城崇禧宫旧址。景泰元年(1450) 英宗朱祁镇被也光派人送回京城,尊为太上皇,即居于此。清初改建为睿亲王多尔衮的府邸。康熙三十三年 (1694) 改建为玛哈喇嘛庙。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乾隆皇帝赐名普度寺。现存大殿面阔七间,前出厦五间,进深三间,异常古朴、雄伟,为中国传统建筑法式中所仅见。
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普庆前巷35号。原为元太乙神坛。明为南城崇禧宫旧址。景泰元年(1450) 英宗朱祁镇被也光派人送回京城,尊为太上皇,即居于此。清初改建为睿亲王多尔衮的府邸。康熙三十三年 (1694) 改建为玛哈喇嘛庙。乾隆四十一年 (1776) 乾隆皇帝赐名普度寺。现存大殿面阔七间,前出厦五间,进深三间,异常古朴、雄伟,为中国传统建筑法式中所仅见。
即小招寺。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 卷6: 小昭寺 “大昭寺北半里许,番名喇木契”。藏语意为大院落。
在今山西石楼县北马村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马村关“在石楼县西北”。
南宋庆元元年 (1195) 升英州置,治所在真阳县 (今广东英德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地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为英德路。五代南汉析广州之浈阳县置英州。南宋庆元元年(1195年)升为英德府
在今四川巴中市城南二里南龛山上。分布在云屏石、山屏石、佛爷湾一带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》: 南龛山 “在巴州南二里”。现有窟龛一百三十三个,造像二千一百余躯。佛爷湾又名神仙坡,是南龛造像的主要集中区,主
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北一百五十里牛毛坞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宽甸县图:东北有牛毛坞。
在今浙江象山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象山县: 青门港 “在县西 (应系 ‘东’ 之误) 爵溪所东南。有山回抱,可以避风”。
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裴岗乡。清光绪《庐州府志》 卷3庐江县: 裴家冈镇在 “县东二十里”。
①在今湖北鄂州市。三国时为吴国都。《三国志·吴书 ·吴主传》: 魏黄初二年 (221),“ (孙)权自公安都鄂,改名武昌”。吴黄龙元年 (229) 夏,“南郊即皇帝位”。同年秋九月,“权迁都建业 (今
清康熙十四年(1675)置,属察哈尔都统。驻地在古尔班托罗海山(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土城子乡附近)。1914年改称察哈尔右翼正红旗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年)以察哈尔部编置。驻古尔板拖罗海山(今
在今青海德令哈市西北。民国汪公亮《西北地理》:青海“柴达木盆地…(湖)大者数十,百年未变其形,如扎陵湖、阿拉克湖、辉同淖尔、布隆吉池、胡鲁池等, 皆衍大河之流者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