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苏江
旧名苏历江。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:来苏江“在府城东北。自富良江分流,转而西,直抵锐江。……永乐初,黄福为交趾布政司,以江淤重浚,时王师吊伐,因更今名”。
旧名苏历江。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:来苏江“在府城东北。自富良江分流,转而西,直抵锐江。……永乐初,黄福为交趾布政司,以江淤重浚,时王师吊伐,因更今名”。
在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东南四十二里忙糯乡。清设巡司于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钱唐县: “武林山,武林水所出,东入海,行八百三十里。” 杨守敬 《汉书地理志补校》 云: “武林水即钱塘江。” 吴卓信 《汉书地理志补注》,钱坫、徐松《新斠注
即旺草场。今贵州绥阳县东北旺草镇。相传东汉名儒尹道真曾在此讲学,故名。1932年于此置尹珍镇。后复名旺草。
明改净阳镇置,属乐平县。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四十五里静阳村。
即中土、中州。先秦时代已有雒邑(今河南洛阳市)和陶(今山东定陶)是天下之中的说法,后来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,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,称之为中原。故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,如《明实录》:永乐十四年(14
在今天津蓟县东北马伸桥。明崇祯二年(1629)十一月,袁崇焕率辽东兵与后金兵相持于马升桥,败后金军,即此。
战国邑名。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赵且与秦伐齐,齐惧,令田章以阳武合于赵”,即此。秦置阳武县。古邑名。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。赵与秦伐齐,齐惧,令田章以阳武合于赵,即此。秦置县。
①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石龙镇。清属东莞县,有县丞及游击驻此。②即今广西象州县西南六十里石龙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象州图:西南有石龙镇。③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石龙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桂平县图:西南
①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东港镇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置下淡水巡司于此。②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湘阴县“西港”条下:“又县东五十里有东港,下流通汨水。”(1)古地名。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
清乾隆四十四年(1779)改底木达屯置,属美诺厅(后改懋功屯务厅)。即今四川小金县北抚边乡。次年,设抚边营守备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