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松阳县

松阳县

东汉建安四年 (199) 分章安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在今浙江松阳县西北二十四里古市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26: 松阳县 “有大松树,大十八围,因取为名”。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改属临海郡。东晋太宁元年 (323) 属永嘉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开皇十二年 (592) 复置,属括州。大业初属永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松州治,八年(625) 属括州,大历十四年 (779) 属处州,贞元年间迁治今松阳县。五代梁开平四年 (910) 吴越改长松县。后晋天福四年 (939) 又改为白龙县。北宋咸平二年 (999) 复为松阳县。元属处州路。明、清属处州府。民国初属浙江瓯海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


在浙江省西南部、瓯江上游支流松阴溪流域。属丽水市。面积 1406 平方千米。人口23.1万。辖5镇、15乡(1畲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西屏镇。东汉建安四年(199年)分章安县南部置松阳县,以地处长松山云阳得名。治今古市镇,属会稽郡。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年)属临海郡。东晋太宁元年(323年)属永嘉郡。隋开皇中属处州(旋改为括州)。大业初属永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于县置松州,八年州废,县属括州,后属处州。贞元年间县治迁今址。五代梁开平四年(910年)吴越改长松县,晋天福四年(939年)又改白龙县。北宋咸平二年(999年)复称松阳县。元属处州路。明、清属处州府。1914年属瓯海道,1927年后直属浙江省。1949年属丽水专区。1952年属衢州地区,1954年属金华地区。1958年松阳县撤销,并入遂昌县。1982年复置,属丽水地区。2000年属丽水市。地处浙南山地中部。境内四周群山环抱,中部为狭长山间盆地,松阴溪自西北向东南流贯全境,两岸谷地开阔,称松古盆地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为县主要农业区。农产稻、小麦、甘薯、油菜籽、烟叶等。林业较发达,产杉木、松木、毛竹、松脂、乌桕、油茶等。名产晒红烟、银猴茶、玉峰茶。工业有电力、机械、造纸、化工、印刷、酿造、制药、毛纺、丝织、高岭土材料、耐火器材等。矿产以高岭土采量较大,另有萤石、叶蜡石、煤、铁等矿。有粮食、茶叶专业市场。龙南、上松公路贯境。松阳高腔为地方剧种。有宋建延庆寺塔、明建兄弟进士牌坊等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猛烈行政区

    1916年析元江县置,属云南普洱道。治所在猛烈 (即今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)。1929年改江城县。

  • 革东汛

    清置,属台拱厅。即今贵州台江县东北革东镇。旧有千总、外委驻守。

  • 深井墩

    明置,属盖州卫。即今辽宁盖州市西南神井子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 《盖州卫图》: 卫西南有深井墩。

  • 喀什噶尔河

    一名葱岭北河。在今新疆西南部。源出帕米尔高原,上游为克孜勒苏河。至喀什市东北称为喀什噶尔河,东北流注入塔里木河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1: “喀什噶尔河,回语谓各色为喀什,砖屋为噶尔,地富庶多砖屋

  • 左国城

    西晋时匈奴左部所居,在今山西离石县东北。《晋书·刘元海载记》:“(刘渊)乃迁于左国城,远人归附者数万。”在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东北。西晋建武元年(304年),匈奴族首领刘渊反晋,曾建都于此。

  • 下石西州

    北宋置下石西土州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夏石镇南旧州。元属思明路。明洪武末废。永乐二年(1404)复置,属思明府。万历二十八年(1600)移治今夏石镇。清末废。北宋嘉祐年间置羁縻下石西州,治今广

  • 分水公馆

    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分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万县:分水公馆“在县西百里。《志》云:宏治末建”。

  • 陇城

    ①即垂陇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。《春秋》:文公二年(前625),“公孙敖会宋公、陈侯、郑伯、晋士縠盟于垂陇”。杜注:“垂陇,郑地。荥阳县东有陇城。”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有垂陇城,济渎出其北……京相璠曰,

  • 沙锅屯

   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北沙锅屯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锦县图:西北有沙锅屯。产煤。清末开采。

  • 三花山

    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通江县:三花山“在县东北七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