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城县
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同安县置,次年属舒州。治所即今安徽桐城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6安庆府: 桐城县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: 取桐乡为名”。宋属安庆府。南宋末移治枞阳镇,后又移今贵池市西李阳河。元复还旧治,属安庆路。明属安庆府。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古旧县名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同安县置,治今安徽省桐城市东南。属舒州。宋末移治今枞阳县,后又曾移治今池州市贵池区西南李阳河,元移今桐城市。南宋属安庆府,元属安庆路,明、清属安庆府。1996年撤销,改设桐城市。
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同安县置,次年属舒州。治所即今安徽桐城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6安庆府: 桐城县,“ 《元和郡县志》: 取桐乡为名”。宋属安庆府。南宋末移治枞阳镇,后又移今贵池市西李阳河。元复还旧治,属安庆路。明属安庆府。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古旧县名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同安县置,治今安徽省桐城市东南。属舒州。宋末移治今枞阳县,后又曾移治今池州市贵池区西南李阳河,元移今桐城市。南宋属安庆府,元属安庆路,明、清属安庆府。1996年撤销,改设桐城市。
在今江苏大丰县西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盐城县东北有斗龙港。
①即今江苏阜宁县西南四十五里永兴集。清光绪《阜宁县志》卷2:“永兴集、朦胧镇均治西南四十五里。朦胧在射阳湖南岸,昔为巨镇,今废。与永兴集临湖相望。”②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五十里新集镇。清光绪《颍上县志》
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四十里九华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青阳县:九华寨“在九华山。元季土豪赵普胜与陈友谅合兵攻安庆,置寨于此”。
①即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五十里大新庄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丰润县图:东南有大辛庄。②即今山东临清市东南大辛庄镇。为通聊城孔道。民国《临清县志·疆域志》:城南有大辛庄,为第三区公所驻地。(1)集镇名。
汉西域西夜国都城。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。东汉为子合国都城。原为西域西夜国都城。汉为西域都护府属地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西南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“西夜国,王号子合王,治呼犍谷,去长安万二百五十里。”
北周置,属龙涸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北。隋属同昌郡。唐废。
北宋置,即今甘肃岷县东马坞镇。
①亦名浣花草堂。在今四川成都市区西郊浣花溪畔。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故居。唐乾元三年(760)诗人在此盖草舍居住,即诗中所云“万里桥西宅,百花潭北庄”。北宋元丰间,在旧址建祠宇,近梵安寺,成为成都
明永乐六年(1408)析孟养地置,直属云南都司。在今缅甸北部迈立开江与恩梅开江间的江心坡。明末废。
①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六十里永泰乡。《元和志》卷33永泰县:“地号永泰,因以为名。”天宝初属梓潼郡,乾元初复属梓州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入盐亭县。十年(107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