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梁州

梁州

①古九州之一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华阳黑水惟梁州。” 华指今陕西华山,华阳即为华山之南。黑水其说不一: 有今澜沧江、金沙江、怒江等。

②三国魏景元四年 (263) 分益州置,治所在沔阳县 (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)。西晋太康三年 (282)移治南郑县 (今陕西汉中市东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,大巴山以西,四川青川、江油、中江、遂宁、璧山、綦江等县市以东及贵州桐梓、正安等县地。其后治所屡有迁徙,先后治西城县 (今安康市西北)、苞中县 (今汉中市西北大钟寺)、城固县 (今城固县东) 等县。南朝宋元嘉十 一年 (434) 还治南郑县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辖境相当今陕西汉中、城固、南郑、勉县等市县及宁强县北部地区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汉中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梁州。兴元元年 (784) 升为兴元府。

③成汉李雄置,治涪县 (今四川绵阳市东)。后废。

④北魏太和十二年 (488) 置,治所在仇池郡洛谷城 (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两当、成县、礼县以南和陕西凤县、留坝、略阳三县地。景明初改为益州。

⑤东魏天平初置,治所在大梁城 (今河南开封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市与开封、封丘、兰考、杞县、通许、尉氏、太康等县及西华县一部。北周宣帝改为汴州。

⑥唐武德三年 (620) 王世充置,治所在睢阳县 (今河南商丘县南)。四年 (621) 地属唐,改为宋州。


(1)古九州之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华阳黑水惟梁州。”华指华山,华阳为华山之南。黑水说法不一,有澜沧江、怒江、金沙江等说。(2)三国魏景元四年(263年)置,治沔阳县(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)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移治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东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留坝、佛坪等县以南,西乡、镇巴及四川省巫溪,重庆市奉节、忠县、酉阳等县以西,四川省青川、江油、中江、遂宁,重庆市璧山、永川等市县以东,及贵州省梓桐、道真、正安等县地。其后屡有迁徙,先后治西城县(今陕西安康市西北汉水北岸)、苞中县(今陕西汉中市西北大钟寺)、城固县(今陕西城固县东八里)等。南朝宋元嘉十一年(434年)仍还治南郑县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,辖境相当今陕西省汉中、城固、南郑、勉县等市县及宁强县北部地区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置汉中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梁州,兴元元年(784年)改置兴元府。(3)东魏天平初置,治大梁城(今河南开封市)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开封市和太康、杞县、尉氏、兰考、封丘等县地。北周宣帝改为汴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崖口关

   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》: 黄崖口关“在密云县西北八十里,石塘路西北”。后金崇德七年 (1642),阿巴泰伐明,自墙子岭入此,克长城。即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大黄崖口。清崇德七年(1642

  • 都匀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改都匀安抚司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。清康熙十一年 (1672) 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改都云县置,治今贵州省都匀市。属贵州都司。弘治七年(1494年

  • 郎浪县

    唐置,属羁縻浪川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金阳县西南。后废。

  • 九德郡

    三国吴置,属交州。治所在九德县(今越南义静省荣市)。《水经·温水注》:“《林邑记》曰:九德,九夷所极,故以名郡。”西晋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地。南朝宋治所在浦阳县(今越南义静省荣市东南)。南齐还治九德县

  • 白马镇

    ①唐初改黎阳镇置,在今河南浚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6:黎阳镇“皇朝改曰白马镇”。②唐置,在今山东平原县恩城西十五里。亦曰白马营。③北宋置,属盐亭县。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南。④北宋置,属汉初县。在今四川武胜

  • 夹江戍

    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北八里泾口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夹江县:“隋分龙游、平羌二县,于泾上置夹江县。今北八十里(十为衍文),有夹江废戍,即泾上地也。旧治泾上,武德元年,移于今治也。”

  • 博水

   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九龙河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中山国望都: “博水东至高阳入河 (滱)。”《水经·滱水注》: 博水 “水出望都县,东南流径其县故城南,……又东径广望县故城北,……博水又东北,左则濡水注之

  • 庐朐河行宫

    在今蒙古国东部克鲁伦河边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十一年(1216),“丙子春,还庐朐河行宫”。

  • 丽阳城

    ①亦作泥阳。即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丽阳镇。清康熙《藁城县志》图:西南有泥阳村。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藁城县图作泥羊村。②一名利阳城。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丽阳镇。清同治《饶州府志》卷3:丽阳镇“在(鄱阳县)城

  • 包阳宫

    汉上林苑中离宫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。《关中记》列为汉上林苑中十二宫之一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地皇元年(20),“坏彻城西苑中建章、承光、包阳、大台、储元宫及平乐、当路、阳禄馆,凡十余所,取其材瓦,以起九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