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王渡
在今上海市静安区西万航渡路。原为吴淞江上津渡处。初名法华渡,俗名梵王渡。近代改建成路。1964年以谐音改为万航渡路。
在今上海市静安区西万航渡路。原为吴淞江上津渡处。初名法华渡,俗名梵王渡。近代改建成路。1964年以谐音改为万航渡路。
西汉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南古城。《后汉书·段颎传》: 永康元年(167),“当煎诸种复反,合四千余人,欲攻武威,颎复追击于鸾鸟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武威市南。
一名董湖。在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孝感县: 董家湖在 “县东五里。又东为天门陂,皆以董永名也”。
即今吉林磐石县东呼兰镇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5磨盘山分州 《屯镇》: 正东 “八十里呼兰屯”。
清置,属潞城县。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北十五里南垂村。
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北禹门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》: 神禹庙 “在韩城县东北六十里禹门。元至元元年,因旧地重建”。另有大禹庙在今韩城市东北六里周原村,又称大夏禹王庙。始建于元大德五年 (1301),明万历七
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北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36竹山乡:沈家营“《光绪舆地记》:在城西二百六十里。驻把总”。
战国秦邑。即今陕西蒲城县东南重泉村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简公六年 (前409),“城重泉”。《正义》: “ 《括地志》 云: 重泉故城在同州蒲城县东南四十五里。” 后改置重泉县。古邑名。战国秦邑。即今
在今四川广汉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汉州: 绵江堰“在州东。《志》 云: 州境有西水、龙井、天生、粟米、坤江等六十七堰”。
①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南四十里白沙乡。清光绪《咸宁县志》卷2 《铺舍》:白沙铺“南往通山路”。②即今湖北孝昌县西南白沙镇。清光绪《孝感县志》卷2:“白沙铺,在花园西南三十里。”
在今河南淇县西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初平四年 (193),“绍乃出军,入朝歌鹿肠山苍岩谷口,讨干毒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淇县西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东汉初平四年(193年)袁绍出兵,“入朝歌鹿肠山苍岩